70后IT男转型记
他是70后的IT男,是同龄人眼中的“高富帅”。
他是70后的村秘书,是贫困户眼中的“领头羊”。
他就是芙蓉镇响塘村秘书舒畅,75年出生的他用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中,展现了青年人的勇气和担当。
返乡创业,迅速转换角色
从事了20年的IT行业,曾创办深圳市松之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资金链断裂的亏损和破产,人生道路上的巨大挫折,舒畅没有被打垮。2014年,他告别深圳大都市,回到了让他倍感亲切的响塘,在这里他重拾信心,开启新的创业之路。
2015年,省农业科学院派驻扶贫工作队在响塘村开展扶贫工作,正在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选择上发愁时,这个聪明灵活谈吐不凡的小伙子进入了工作队的视野。一番交流后,工作队高度认可了他,并给他传授湿鲜生物技术从事土鸡养殖业。通过对鸡苗育雏、疾病防治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舒畅当年就养殖土鸡2000羽,销售额11万元,收获净利润4万元。在舒畅的眼中,发展家禽养殖确实是实现贫困群众快速脱贫的渠道。于是他开始发动贫困户养殖土鸡,并把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的教给想学的贫困户。汪家组贫困户汪秀齐就是他们中的代表,“要是没有舒畅就没有我屋的脱贫哦”王秀齐这样说。原来王秀齐在舒畅的发动下从事土鸡养殖,仅当年就养殖土鸡1000羽,确保了家庭的稳定脱贫,并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以情动人,优化施工环境
做群众工作需要群众语言,需要以真情动人,真理服人。2018年,响塘村汪家组的产业机耕道已经2次申报,但因个别群众的索要高额补偿而使得整个项目无法实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干部多次召开小组会都未能达成协议。会后,舒畅几经思考,向第一书记毛遂自荐,由他单独上门去做群众思想工作。他经历过村民的谩骂和闭门羹,但依然没有放弃,在他的坚持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劝说下,村民最终没有高喊高要。问题得到解决,施工环境得到优化,一条百姓盼望的产业机耕道终于得以修建完成。
牵线搭桥,破解销售难题
产业扶贫是众多扶贫方式中最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就是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为打开销路,舒畅利用积攒的人脉,牵线搭桥。通过县镇村三级干部的共同努力,最终换来了一个个可喜的消息:10万羽种鸡养殖场项目有望在永顺落地;永顺百姓将有望获得优质鸡苗及产品回收服务;永顺猕猴桃、土鸡、大米等优质农产品有望进入华润万家超市销售。
除此之外,在村秘书的本职工作中,他发挥专长,完成了各种资料统计及工作终结,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响塘村全村居民身份信息、账号信息、财政代码信息、通讯录等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并建立了全村劳动力电子档案、全村农房电子档案,为响塘村的日常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