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在中国土家第一村——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开机拍摄,该村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田仁信率先被抢救性记录。
开机仪式上,湖南省群艺馆副馆长、省非遗中心副主任梁向东表示,目前,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占有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已刻不容缓。同时,他希望大家提高认识,迅速行动,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敢于担当,精诚协作,围绕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省非遗数字化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永顺县副县长樊未表示,湖南省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启动仪式放在双凤村,是双凤村的荣誉,也是传承人的荣幸,更是对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文化基因薪火相传。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传承人的抢救、保护工作,抢救记录,活态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保留下来,使我们民族文化遗产流传千古,传承万年。
随后,梁向东一行为开机仪式揭幕,并观看了土家族的国家、省、州级非遗项目展演。
据了解,双凤村是中国土家文化保存最好的村寨之一,承载着土家族众多的文化标志,也孕育了众多的民族文化传承人。该村有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仁信,土家族哭嫁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严水花,土家年省级代表传承人彭家齐,茅古斯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英宣以及众多州、县级传承人。此次抢救性记录就是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目的是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2016年,湖南省将先后完成对土家族摆手舞、邵阳布袋戏、瑶族长鼓舞等1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图为开机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