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歧乡新时代农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筑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根据州、县委文件精神,在全乡7个村推行以“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助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在我乡顺利实现,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重要意义
全面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是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农村治理格局的具体实践,对强化政治引领、落实“两个维护”、优化农村基层治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决胜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工作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原则,采取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群众自愿、双向选择的方式,以“党员+群众”的形式,由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或其他有互助能力的人员(如:农村能人能手、各类协会负责人、乡贤五老等)担任组长,联系5户左右群众,建立互助小组,围绕“五兴”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内容列出互助清单开展互助工作。
——学习互助兴思想。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爱国爱家爱集体;不等不靠不要,自信自立自强。
——生产互助兴产业。共同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经济新模式、市场新业态,壮大当家产业;提高就业技能,互通就业信息,壮大劳务经济;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乡风互助兴文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践行村规民约,坚决反对邪教、抵制黄赌毒等不法行为。
——邻里互助兴和谐。互帮互助处理邻里家事;合理表达诉求,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积极支持村级公益事业,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绿色互助兴家园。保护绿色生态,守护绿水青山,保持村寨自然风貌;推行绿色生产,推广有机、环保生产方式,降低农业污染;建设绿色庭院,互帮互助美化庭院,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三、工作流程
以“155”机制推动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落实落地,即1个互助小组,围绕“五兴”内容,按照“选、建、诺、助、评”方式开展互助工作。
(一)全面摸排“选”。坚持农村党组织主导,广泛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党组织找组长、组长找组员”的“双找”活动。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方式,在全体党员群众中摸排适量有互助能力、有参与意愿的互助小组长,互助小组长人选由村级党组织研究确定,原则上以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含后备干部)、农村能人能手和各类协会负责人、乡贤五老为主;互助小组成员原则上由互助小组长推荐产生,综合“血缘相亲、地缘相邻、业缘相近、趣缘相投、需求相同”等有利因素,注重吸纳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农村劳动人口,贫困户、群众代表、各类协会会员、留守空巢老人等群体。
(二)双向选择“建”。采取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建、村组干部自觉建、无职农村党员自愿建、其他人员补充建等多种方式建立互助小组。互助小组一般应按照“一会双选一定”的程序建立,并报乡镇党委备案确定,即,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会议,互助小组长向会议申报选择组员,互助小组成员认领选择互助小组长,党组织最后议定建立互助小组。每村建立互助小组时,应当坚持适量、适宜、适度原则,注意控制好互助小组数量和每个互助小组成员规模。根据实际情况,互助小组可以动态调整。
(三)立足实际“诺”。按照“力所能及、常态长效”原则,结合小组实际,互助小组长每年年初围绕“五兴”互助清单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并公开承诺,全年落实互助措施,进行践诺兑诺。建立互助小组情况和组长公开承诺情况应当在村部宣传橱窗中集中进行公示公开。互助小组长是党员的,还应将互助“五兴”公开承诺内容纳入“三制一卡”公开承诺。
(四)融入日常“助”。采取党组织集中组织和互助小组自主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互助工作。探索推行村民“学助日”制度,充分运用支部主题党日载体,固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为“学助日”,集中组织互助小组与全体党员共同开展学习教育、参政议事和服务群众实践活动等,形成党群活动一体化生动格局,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行互助“五兴”月派单提醒制,农村党组织按月明确互助小组和组长工作任务,原则上,互助小组全年实现县发“五兴”互助学习资料全覆盖,自主组织活动不少于4次;互助小组长每月实现互助小组成员走访全覆盖,结合村级事务“报告日”每季向农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情况。
(五)突出实绩“评”。实行互助小组长自评、互助小组互评、党员群众代表测评、村党组织定评的评比模式,各村每年对互助小组开展评比,按照“好、较好、一般、差”进行定等,原则上,“好”等次不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将“五兴”互助工作纳入村级各类评比表彰范围,结合开展“五树五建”扶志扶智行动,建立“五兴”互助公益超市,对评定为“好、较好、一般、差”等次的互助小组分别给予互助小组长和成员公益超市积分100分、80分、50分,-50分。注重正向激励,对评定为“好”等次的互助小组长,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教育培训和加入党组织,作为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先进人物推荐人选,增强政治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彭君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向鹏、党委专职副书记张进为副组长,其他党委班子、村第一书记、书记为成员的互助“五兴”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级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定期开展走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村要注重示范带动、整体推进,至少建设1个“五兴”互助组带动整体提升。
(二)加强工作指导。各党委班子成员负责指导所联系村的互助“五兴”工作,至少联系2-3个互助小组。坚持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各村要立足本村村情组情制定方案,围绕“五兴”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内容,把互助任务具体化、精准化、个性化,增强实效性。各驻村扶贫后盾单位党组织,要组织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带头联系贫困户建立互助小组,保证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组织指导所联系贫困村开展互助“五兴”工作。
(三)加强督查考核。把推行农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作为我乡今年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结合一月一督查,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五兴”互助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和调研指导,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落实落地。
(四)加强宣传推介。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媒介,加强农村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的宣传力度,及时挖掘、总结和推广“五兴”互助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