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净化水生态
下车河,发源于西歧乡土伴湖村境内九草坡,流经中坝田村、瓦厂村、合心村、西歧村、流浪溪村,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充沛的水资源经年累月灌溉着两岸的良田沃土,开启了西歧乡的农耕文明,被亲切地誉为“母亲河”。
今年来,西歧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联系起来,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下车河列为西歧乡的样板河,致力于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创建目标,并开展了河库保洁、水质监测、清查“四乱”等行动。
河库保洁是实现样板河创建目标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河库净化的基本举措。为落实河库保洁工作,西歧乡成立了河库水面垃圾清理保洁队伍,将22名保洁员纳入专门的绩效管理,由乡按月推进考核组负责督查,确保每周执行3次日常保洁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河库垃圾集中清理行动。该项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清运垃圾1.5吨,主要是塑料垃圾、枯枝败叶漂浮物等。同时,为扩大影响,引导群众树立保护意识,形成自觉的良好卫生习惯,西歧乡河委会主动联系环保志愿者,招募民众共同投入到河库保洁行动中去,有力提升了保洁效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人人参与共抓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少了,河道干净了,水质好不好也是样板河的重要指标。西歧乡历来没有工矿企业,主要污染来自于农药化肥、污水直排等生产、生活行为,自启动厕所革命、美丽湘西创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农业技术以来,河流水生态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水质究竟怎样,在没有可靠检测报告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是个未知数。7月中旬,在乡党委书记彭君的协调下,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雷鸣教授携博士团学生来到了西歧乡,对农户的自来水、稻田灌溉用水、河水等进行了系统检测,实验室数据均表明水质安全。检测结果出来后,西歧乡的人民群众纷纷表示满意,有人说:“这下放心了,可以大胆的在河里洗菜、取水了······”。对于负责样板河创建工作的干部而言,现在可以向着更苛刻的目标大胆推进了。
9月份以来,河库清“四乱”行动到了摸排工作的关键时期,西歧乡河委会及时统筹调度,以水利服务站干部为主对全乡河流、水库“乱占、乱堆、乱建、乱采”以及“乱排”现象进行地毯式的大排查。本次摸排结果在上报上级的同时,将作为西歧乡开展“五乱行动大整治”的基础数据,力求在上级统一执行之前,通过上门入户劝导、下发整改通知单等形式清除一批,争取到工作的主动权。
宣传引导,赢得舆论支持。主动邀请了湖南日报旗下新湖南媒体、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团队等对全乡河流进行了水质监测,并就河长制工作进行意见征求。同时,该项活动被拍摄成了视频宣传片,对西歧乡的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流域水文水情等面向群众进行了详细介绍,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河道保护意识,为下车河创建样板河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
西歧乡样板河创建工作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得到一个认识:创建样板河的最终目的不是打造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下车河,而是探索与实践,获得经验与启发,从而打造一个拥有“绿水青山”的美丽西歧;我们也坚定了一个态度:保护母亲河永远在路上。
群众参与河道清洁集中整治行动
党委书记彭君(右一)与流浪溪村杨传富书记(左一)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