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2013年农业经济运行平稳

永顺县2013年农业经济运行平稳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19 08:53:11 字体大小:
2013年,永顺县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主题,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推进农村改革为动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克服了旱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县辖30个乡镇,324个村(居)民委员会。全县乡村户数11.47万户,其中农业户数10.72万户,乡村人口47.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56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9.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数26.53万人,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11259.4万元,较上年增长2.7%。粮食总产量203778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1元。
一、农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
(一)粮食生产经受住旱灾考验,总产量保持稳定。
2013年,全县粮食生产形势十分复杂,前中期生产形势较好,中后期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全县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发生旱情,通过全县上下奋力抗灾,把灾情影响控制到了最小程度,全县粮食生产保持较稳运行。全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94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3.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58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3.44%。其中:中稻播种面积19.6千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1.11%,玉米播种面积8.48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26.19%。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203778吨,比去年同期下降0.5%,其中:中稻总产量12119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6%,玉米总产量2973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93%。
(二)畜牧业在市场波动中稳步前进
1、生猪价格前降后升,生产保持稳定。全县年出栏肉猪21.2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0.14%,猪肉产量13839吨,同比下降0.47%;生猪存栏19.2万头,同比下降3.08%;能繁母猪存栏1.91万头,同比下降2.05%。2、家禽养殖业已走出H7N9的影响,生产恢复正常。2013年,全县家禽出栏123.58万只,同比下降0.58%;禽肉产量1792吨,同比下降2.4%;禽蛋产量2290吨,同比增长1.96%;家禽存栏108.2万只,同比增长1.36%。3、牛、羊肉价格持续走高,生产稳中有升。2013年,全县出栏肉牛1.65万头,同比下降2.94%;牛存栏70657头,同比下降4.4%;出栏羊7万只,同比增长2.94%;羊存栏6.9万只,同比增长7.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牛羊养殖的产出却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造成市场供给小于需求,导致了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
(三)水果产量继续增长,支柱作用不断凸现
  果园总面积12.61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0.42%,总产量163018吨,比上年增加970吨,增长0.6%。全县实现水果产值25253万元,增长5.8%,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5%。其中柑橘类水果产量10864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5%,占水果产量的比重为75%。猕猴桃产量2821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53%,占水果产量的比重为20%。
(四)渔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3966吨,比上年增加118吨,增长3.07%。全县完成渔业产值3252万元,增长3.7%。占全县总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加大科技兴渔步伐,围绕提升网箱养殖效益,开展科技创新,重点开展新品种及良种推广。
(五)农业农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统计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41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36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
2、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进一步稳固。全县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不高。我县受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同周边地区相比,持续高温时间最长、连续无雨日最多和旱灾面积最广等,旱灾对全县农业生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稻谷、玉米生产影响严重,造成了中稻减产。全县有9座水库400余口山塘干涸,26座水库已达死水位,110条溪河断流,全县水库山塘蓄水8433万立方米,为可蓄水量的35 %,比去年同期偏少32%。全县30个乡镇324个行政村、29.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这些情况反映出了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较为脆弱、抗灾综合能力不强的弱势。
2、2013年,农资市场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燃油价格、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使得种粮成本有明显增加。
三、建议
  1、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内驱力。要继续稳定粮食生产不动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认真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加快畜牧业发展,突出良种推广、规模养殖、疫病防控等重点;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力度。一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防灾抗灾的能力,极大提高农业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稳定运行。二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大力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三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购销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拓宽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3、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已经拥有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百二十多个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理顺其关系, 赋予其更多的权利, 使之在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经营中, 既充分发挥其经济促进作用,又能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以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冲击。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