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规模工业平稳开局
2013年一季度,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优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各项工作,全县规模工业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骨干企业支撑明显增强。一季度,工业企业经济生产运行良好,发展呈恢复性增长局面,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4642万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增加值7587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电力公司、锦帛钰纺织公司、本草制药公司、大继成化工公司、大洋化肥公司和源植天然香精香料等6户企业分别实现产值3412万元、2708万元、2263万元、1675万元、1515万元和1461万元,占全县规模企业产值的52.89%,重点骨干企业支撑明显增强。
(二)经济类型竞相发展,股份制企业独占鳌头。一季度,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69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实现工业增加值564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74.4%,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6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实现工业增加值93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2.3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实现工业增加值10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3%。
(三)轻工业发展加快,重工业趋缓。一季度,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实现工业增加值4292万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6.57%,同比增长16.8%,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实现工业增加值3295万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43%,同比增长8.6 %。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个百分点。即便轻工业生产速度再快,也很难对我县工业生产增长有一个强力的拉动作用,所以重工业在我县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生产销售衔接良好。工业企业在抓生产保增长的同时,也狠抓产品的销售工作,努力降低产品库存,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4265万元,产销率达98.47%。其中,重工业产销率达到99.28%,轻工业产销率达97.83%。
(五)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一季度,在县统计的13种工业产品中,除水泥1种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外,其余都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豆腐及豆制品338吨,同比增长43.82%;纱1057吨,同比增长9.08%;农用化学肥料3860吨,同比增长11.07%;人造板2832立方米,同比增长0.74%;中成药7吨,同比增长444.17%;焰火制品17038千元,同比增长8.73%;铅金属含量330吨,同比增长97.6%;锌金属含量169吨,同比增长77.89%;纸制品11051吨,同比增长44.95%;服装52万件,同比增长48.57。
二、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
(一)工业效益降低。虽然工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长,但一季度规模工业利润总额为514万元,同比下降30.8%;利税总额1372万元,同比下降11.3%,反映我县工业质量效益不高。同时工业总量小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4.2%,在全州排名是靠后的,目前尚未真正形成能带动一方发展的大企业,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能力较弱。
(二)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加。截止一季度,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有4家,占总量的18%,亏损额达到8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湖南芙蓉可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因枯水季节导致成本费用增加,管理费用提高,企业亏损额由去年的623万元增加到今年的771万元。
三、一季度,我县工业经济虽然运行平稳,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受销售市场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如猛洞河万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水泥出由于州边县市的水泥产品流入我县市场,导致我县水泥价格大幅下跌,从以往的320元一吨跌到现在的280元一吨。
(二)、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信用等级低、有效资产抵押能力差、融资渠道单一,造成企业生产及发展资金匮乏,发展后劲不足。
(三)、.企业管理不完善,科技人才缺乏。我县的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大多存在着以家族化管理为主,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许多企业的科技人才和专业人员短缺,同时这些企业对科技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有些企业因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及互联网等渠道招聘了半年多,也没有招到合适的。私营企业科技人才缺乏的事实,将对私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建议:
(一)、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继续加强银企沟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努力为我县中小企业争取流动资金贷款。
(二)、切实搞好对企业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多方信息,特别是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帮助,让企业享受更多国家的优惠政策。
(三)、促进私营工业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技术创新之路。首先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决定市场的竞争力,品牌是企业效益的倍增器,决定企业的生命力的观点,帮助企业通过自主知识研发、企业科技创新创自己的品牌,实现私营企业也要从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过渡。发挥品牌产品效益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作用,积极创建新品牌数量和扩大品牌规模的规模。其次在引导企业走品牌战略的基础上,政府要构建高、精、尖人才的流动和管理平台,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私营工业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有条件的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走上高新技术之路。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