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科技发展情况简析
2013年,永顺县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为规上工业)科技统计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同比上升,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但技术创新水平还有待提高。
2013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永顺县科技投入有所加大,科技实力有所增强,出现新的科技增长点。213年9月份永顺县源植天然香精香料有限责任公司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行业统计范围,全年规上工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为 885.7万元,比2012年增长164.7%。企业新产品产值23374.1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250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9%和76.1%。
本文主要从永顺县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资源现状
1、R&D机构情况
永顺县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企业办科技机构4个,是上年的2倍,科技活动人员93人,同比增长78.8%。
2、R&D经费支出情况
2013年永顺县规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为 885.7万元,比2012年增长164.7 %。新增加的永顺县源植天然香精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350.1万元,成为全县规上工业科技领域的新亮点。
从科技成果来看,2013年共申请专利10 件,有效发明专利3 件,拥有注册商标2件,比去年显著增加,永顺县科技成果喜人。但还应看到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永顺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以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科技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但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相比,与科技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不足,政策激励效力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技术人才短缺。企业创新人才是关键,技术人才短缺是大部分工业企业在创新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企业缺少的技术人才,主要指的是从事研发工作的海内外专家、学科带头人、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领军人物和熟练的技术工人,由于一些企业受创新发展和地域条件限制,较难留住高技术人才。
第二、资金筹集困难,资金短缺,科技投入不足。虽然技术开发成本较高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一定的疑虑,但大多数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产品的核心要素,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因。创新所需资金主要仍由企业自己负担,压力较大,资金筹集困难引发的资金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障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有些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虽说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有名牌效应的产品所占份额较小,规模效益差,离形成支柱产业还有相当距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任重道远。
第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亟待加强。我县2013年高新规模工业法人单位科技共4家,仅占规模工业企业的16.67% 。永顺县的科技力量主要支撑为规上工业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等方面有不小的贡献,但其发展大多停留在依靠资源和劳动要素的大量投入、而非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上,从事R&D活动的企业数量少,显现出发展内劲严重不足,技术创新活动亟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永顺县绝大部分规上工业企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要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与改善民生共进的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以提高永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基础。人才是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活动的实际实施者,拥有了具备创造力的核心人才,企业才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可能性。政府应加快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步伐,为高级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为企业提供各层次的技术人才资源。鼓励企业充分挖掘自有的人才资源,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应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制定出与技术创新相协调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对中小企业进行系统、综合有序的管理,运用政策法律来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宽松的宏观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促使永顺县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真正成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基础和支柱。三是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多方位融通资金渠道。四是完善和优化机构服务和网络,为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多方位服务。五是进一步扩大政策的引导激励效应,创造更加优良的科技发展环境。落实好税收、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等创新引导扶持政策,确保企业能充分享受到政策实惠。激劢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三) 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我县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其增长方式从资源消耗、投资推动转向创新驱动,逐步走向新型化工业化道路。全面引入科技创新成果,结合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应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武装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向高新化、高端化发展。不断加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引进人才,科研成果,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开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并积极推广应用。根据企业申报项目的投入和研发经费的多少,给予资金支持,对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提供全程的资金扶持。利用贴息、补助、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
(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引擎,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的先导,也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体。为初创期企业、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强化产学研交流合作,以多种方式支持企业与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努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五)进一步扩大政策的引导激励效应,创造更加优良的科技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中的助推器作用,从科技自主创新、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引导各类要素向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重点领域和主要领域集聚。一是实施落实好有关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多项含金量高的创新引导扶持政策。特别是落实好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政府采购、各类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扶持等政策,确保企业能充分享受到各级政策带来的实惠,激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二是适应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正确把握科技创新各阶段发展特征,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制定一些利于企业科技创机关报工作开展的激励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构建推进和保障科技创机关报的良好体制机制。三是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成效纳入对乡镇一级的考核。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