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规模工业经济2013年运行简析
2013年,永顺县规模工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基调下,下半年走出了上半年的波动困境,使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运行特点。
一、2013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3年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9540万元,同比增长12.66%;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19234万元,同比增长9.45 %,实现产销率98.74%;完成工业增加值35169万元,同比增长9.4 %;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4632万元,比上年增长24.33%;规模工业累计用电量达到4159.82 万度,同比下降10.45 %。
二、2013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规模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稳步增长。一是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66%;二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增速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平均增速15.4个百分点,全州排名第三;三是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5 %,增速比上年下滑2.86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四是今年上半年运行波动较大,但下半年逐步上升,特别是9-12四个月份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增速分别为2.34%、9.79%、19.33%、27.18%和-0.8%、8%、17.7%,25.8%;规模工业销售收入连续四个月实现稳定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78%、6.97%、67.8%,26.39%。
2、骨干企业运行平稳,占了规模工业半壁江山。2013年,锦帛钰、电力公司、本草制药、大继成化工、源植香料和天宇织造等6户县重点企业产值达58519万元,营业收入60261万元、利税总额6261万元,分别占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8.95%、50.54%、42.79%。天宇织造公司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锦帛钰纺织公司和本草制药公司在生产产值、销售收入、工业纳税等方面连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
3、支柱产业发展较快,各行业发展不尽相同。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实现同步增长,全县轻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9820万元,同比增长38.58%;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9720万元,增长6.9%。轻重工业的比重为58.41:41.59。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2723万元,同比增长18.72%,分行业增速度分别为29.78%、19.61%、20.87%、39.42%和3.95%。
4、规模工业用电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全县工业用电量达到8128.18万度,比上年增长4.36%,其中规模工业用电量达到4159.82万度,同比下降10.45%。规模用电的特点是:一是企业通过更新设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流程等措施提高生产工艺水平,达到减少用电量降低能耗的效果;二是由于国有企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我县部分企业生产负荷不足,使用电量同比下滑。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企业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由于各地普遍出现了用工荒,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我们调查了几家企业中,均有反映目前劳动力短缺。有一家企业产品销路比较好,想扩大生产规模,但招不到熟练工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为了能招到新工人,留住老工人,一是降低了招工条件,二是提高工人的工资。另外,市场物价的不断上涨,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也迫使企业提供工人的劳动报酬。劳动力成本高。新劳动法实施以来,我县工业企业用工成本呈现递增趋势。2013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年应付职工薪酬11391万元,同比增长42.94%。
2、资金短缺较为严重。目前县资金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多数资产规模小的企业贷款难度大。加上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及经营者个人的“深度个人信息”银行无法掌握,金融风险难以防范,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大都不愿涉足。由于资金短缺而影响到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是资金短缺、融资难仍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对一些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加上产品升级,科技创新等,更需要资金扶持,自有资金满足不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低。中小企业多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而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很少,具有一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比重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差是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造成企业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综合效益低的直接原因,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协调好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互利双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抓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研究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措施。二是解决中小企业抵押难问题。三是建议商业银行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创新中求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方面与大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引导企业加大对新、特、专产品的研发力度,按照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企业诚信经营,创品牌、创名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建成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小而强、小而专、小而精的中小企业发展格局。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