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永顺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15 17:28:00 字体大小:


   近年来,永顺县把文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来培育,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共有文化企业271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293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284万元,总产出29613万元。
   一、注重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发展。坚持对文化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以老司城为核心,以县城为重心,以芙蓉镇景点圈为中心,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明确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紧密融合的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彰显、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运行框架,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占全县GDP的比重8%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二)是明确发展重点。坚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民族演艺业、文化休闲娱乐业、影视文化产业、民族民间工艺业、印刷发行业等七大产业,鼓励发展广告、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经营等相关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体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明确发展布局。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规划了民族文化城,猛洞河流域文化旅游风光带、依托交通干线形成的旅游精品线文化产业带,老司城土家文化生态园、芙蓉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塔卧红色精神瞻仰园、不二门人文宗教体验园和小溪自然生态休闲园的“一城二带五园”文化产业发展布局。
   二、坚持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发展。认真落实上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出台具体措施,扶持产业发展。(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办公室,并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县四个文明考核内容,调动各级各部门抓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永顺县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两个纲领性文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影视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并从财政、土地、税费、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建立“永顺县文化产业项目信息库”,加强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的培育、引导和管理,入库文化产业项目12个(其中文化类10个、广播影视类2个)。出台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明确规定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纳入全县组织的重大招商引资范围,重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三、突出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力点,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论证一批产业项目。积极抢抓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调研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筛选论证了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项目、中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老司城遗址博物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主题纪念园、芙蓉镇影视基地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二)是储备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永顺县文化产业项目信息库”,储备拟建项目12个(其中文化类10个、广播影视类2个)。(三)是实施一批产业项目。重点推进了老司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项目、《土家人》影视剧、中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四、探索内在关联,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整合文化和旅游的优质资源,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文化旅游融合。不断探索将文化贯穿、体现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要素中,培植精品旅游线路,延伸文化产业链条,2013年1-9月全县接待游客18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二)是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竹编、石雕、木雕等传统工艺产品形式、包装和内容创意设计,竹编开发出水果盘、花瓶、提篮等精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地;深入挖掘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了永顺酸菜、土家腊肉、万坪豆腐、芙蓉镇米豆腐、土家牛头宴等特色食品和餐饮。(三)是打造文化节庆品牌。先后策划举办了土家族传统习俗“晒龙谷”、“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节”、“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族舍巴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引起强烈反响,其中“土家族舍巴节”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成为湘西州及中国土家族第一个“国字号”节庆品牌。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