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自来水公司实地调研报告

永顺县自来水公司实地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29 16:59:46 字体大小:

  自来水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一方面处于垄断的地位,在区域内具有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方面又属于公用事业行业,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市民。它的服务是一个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服务品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来水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为重要。

  永顺县自来水公司是一家以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为主,集管道安装与维修、水表校检、纯净水销售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国有事业性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覆盖城区95%以上区域,担负着城区22000多户近8万人口以上的生活用水及其它行业用水的重任,采用4级加压运行模式,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2013年度销售收入876万。年售水量(抄表)381万吨,供水735万吨,取水772万吨,供水率达95.21%。供水人数7.8万人,供水户数1.79万户。2014年1-6月销售收入459万。年售水量(抄表)185万吨,供水362万吨,取水380万吨,供水率达96.25%。供水人数8万人,供水户数2.2万户。

  一、发展概况

  永顺县自来水公司始建于1963年7月,当时名称为永顺县灵溪镇水轮泵站,为灵溪镇下属集体企业,有职工4人。1964年水轮泵站建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座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150吨,自来水用户87户,生活用水定价为每吨0.18元,生产用水定价为每吨0.2元。根据永革发[1977]64号文件,1977年10月1日水轮泵站由灵溪镇移交给县财政税务管理局,更名为永顺县自来水房地产管理站。1979年10月14日,撤站改公司,名称为永顺县自来水房地产公司,移交给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1980年11月13日,自来水厂与房地产公司分设,永顺县自来水厂正式成立,当时有职工13人,日供水量达450吨,自来水用户213户。1981年彻底改造原供水管道,新安装直径400毫米铸铁管800米,直径300毫米铸铁管650米,日供水量达800吨,用户增加到232户,固定资产达42万元。1986年至1988年,先后兴建了一间电源取水泵房,装配了两台45千瓦水泵机组,新增直径450毫米铸铁管道5225米,兴建了一口日产5000吨折板沉淀反应池,一口重力元阀滤池。1988年年供水量达99万吨,自来水用户增加到781户,次年8月,永顺县自来水厂更名为永顺县自来水公司,由集体所有制企业转体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仍然实行企业管理,当时有职工87人,现职工总人数:104人(其中退休15人)。

  1990年公司在城南修建了一个三级加压站,一口800立方米调水池。1992年在城南三级加压站添置了加氯设备,购置了0.5和0.2级校表仪各一台,同时加固了原建的蓄水池。根据水价字[1992]005号文件精神,从1992年6月1日起,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分别调整为每吨0.35元和每吨0.38元。1993年7月23日,1995年5月31日,县城两次遭到特大洪水袭击,供水堤坝两次被毁,14处共3854米供水管道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87万元。1995年下半年投资92万元,修复了水毁供水堤坝和水毁供水管道,新增铺直径200毫米铸铁管道5000米,1996年新增铺直径300毫米铸铁供水管道1440米,兴建一间机房,增添一组机泵,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价格分别调整为每吨0.9元和1元,年供水量达270万吨,用户增加到2987户,产值255万元,利润83万元。1999年至2002年,又购置一台加氯机完全取代了过去多年漂白分制水模式;兴建了一座日产1万吨纯净水制作厂房;增铺了直径300毫米铸铁管道2800米,直径400毫米铸铁管道5600米。2002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价格分别调整为1.15元和1.25元,年供水量达410万吨,用户4729户, 2003年7月根据永价字[2003]28号文件,生活、工业、经营、特种行业水价分别调整为:1.35元、1.50元、2.50元和4.80元。2008年初我县遭受了五十多年来未遇的特大冰雪自然灾害。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减少受灾损失,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从多方面入手,冒着冰雪严寒进行生产自救工作。2008年2月4日,基本完成了供水基础设施的抢修和爆裂水表的更换。2008年5月初至11月中旬,按照永发改字〔2008〕27号《关于下达国家发改委补助我县城镇供水设施冰冻灾后恢复重建200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对于县城河西区供水管网进行了恢复,对公司加矾、加氯设备进行了更换。抗冰救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确保了县城区的供水正常。2003年至2009年,县自来水公司申报的7200万元国债项目《永顺县城区自来水厂扩建工程项目》开始启动建设,城区用水户增至12860户,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2009年3月,根据永价价[2009]2号文件,生活、工业、经营、特种行业水价分别调整为:2.08元、2.29元、3.74元和8.32元。

  二、生产及供水情况

  1、水源方面:

  取水水源:猛洞河,2级水源,冬季为枯水季节严重依赖天然雨水,若天然雨水间隔时短,则有水流,若天然雨水间隔时长,则断流,且冬季11月初至来年3月底断流。现有水源已无法满足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蓄水方面:

  为解决雨量充沛的丰水期,水资源无法蓄积而浪费;干旱少雨的枯水期无水可供的尴尬局面,我县于70年代修建了库容十万立方米的调蓄水库。水库建成后的几十年间,彻底结束了建库前县城分片、定时供水的历史,为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现蓄水已不能满足县城发展的需求。计划新建马鞍山引水工程。

  3、水的生产过程:

  现水厂过滤设施为无闸阀重力自动反冲洗设置,由于原来的水源主要是猛洞河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汛期浊度高,经过滤后出厂水浊度小于3度,水质净化采用先进的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的管网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永顺县自来水公司水处理示意图如下:
水源———→沉淀———→过滤———→储存清水—
            ↑          ↑           ↑
         加絮凝剂    加二氧化氯   加二氧化氯
——→管道输送—→使用单位(用户)水质综合合格率99.8%

  4、供水压力方面:

  公司采用四级加压供水模式,现水厂标高为271米,县城中心广场标高为250米,理论供水压力5m pa,由于现有供水主管管径小,管网长度较长,水流运行中受到的阻力较大,致使张家堡地段供水压力达不到国家标准,用水高峰期,二楼以上楼层无水可用。

  5、供水管网及用户方面:

  2012年度100管径以上主管长41KM。用户1.3万户。2013年度100管径以上主管长48KM。用户1.7万户。2014年度100管径以上主管长53KM。用户2.2万户。企业完成1.2.3级泵站机组增大和4级新增南山加压站。铺设DN400主管3.7公里,同时新建高位水池。但由于大部分管网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和七十年代初按县城发展规模设计埋设,随着县城南区开发,县城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用水人口不断增加,现有供水主干管的管径已不能满足当前用水需求,管网瓶颈现象严重,用水高峰期形成有水供不出的局面。  

  三、对策

  由于目前的供水现状,致使存在一定的供水矛盾,也制定的相应的对策。

  1、建设引水工程,解决水压、水量不足问题

  随着,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急速扩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用水量逐年攀升。所以,现水厂产水量、水压已不能满足目前县城各项用水的需求。

  县城用水已由2009年的1.3万户增加到目前的2.2万户,餐饮及商铺店面成倍增加,住宅楼房更如雨后春笋拨地而起,使县城日供水量已增加到近5000立方米,迫使现水厂已多年超负荷运行,所以,建新引水一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改造管网,增加水量,满足压力

  老城区主供水管网大多是60和80年代铺设,承受压力和材质早已与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水压要求不匹配造成城区高位供水区压力不够,部分管网经常爆裂。随着县城提质扩容,供水人口的不断增加,供求关系更加紧张。虽然近几年来,城区改造项目得到了一部分国债资金支持,但由于该项目本身规模大,投资量大,地方财力无力承受,企业又拿不出更多的自有资金进行配套,固供水改造工程进展缓慢。为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公司需要在供水扩建、管网建设、净水工艺、优质服务等方面再下功夫。在今后5年内,完成马鞍山引水、富坪新建水厂、县城老区管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彻底解决永顺县供水供求矛盾,确保城市供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