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
10月23日,经过三天紧凑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讨论,第六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全部完成并胜利闭幕。永顺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海波致闭幕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樊未主持。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们参观了老司城博物馆和老司城遗址,品尝了土家美食长桌宴,观看了土家族节目表演。专家学者们对土家族文化独特魅力赞不绝口。
闭幕式上,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罗康隆作会议总结,下一届主办单位代表西南民族大学校教辅党委书记王珏讲话,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成臻铭宣读土司专业委员会增补理事、常务理事名单,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李世愉讲话。
陈海波致闭幕词。他说,这次学术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外土司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挖掘了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及土司文化价值,深入探究了土司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是一次规格很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影响深远的大会,是研究和弘扬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一次盛会。
陈海波说,第六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研讨会规格很高。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文物局、吉首大学、永顺县人民政府主办,由永顺县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承办。组委会机构健全,体容强大。湖南省、湘西州等各级领导,重量级的专家学者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李世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立,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戴晋新,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方铁,以及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湖南大学、三峡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广西、云南、贵州、湖北等地专家,还有美国、韩国、日本等6位国际专家朋友。与会领导、专家来自五湖四海,真可谓是“群贤毕至”。二是研讨会内容丰富。本次大会交流的内容有“土司文化遗产、土司文献与土司学研究,土司的国家认同与地方治理研究,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三大领域120多个方面,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建言献策,气氛活跃,内容丰富。三是研讨会形式新颖。主要形式有老司城遗址现场实地考察调研,有主题报告,有专题论坛,还有专家学者的现场互动,大会充满灵动,气氛热烈、活跃,充分展现了我们的土司专家德艺双馨的风采。同时邀请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社科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国家、省、州知名媒体记者对研讨会进行了全程报道。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都会看到或感受到我们这次研讨会的盛况,定将再掀土司研究热潮,为挖掘、研究、弘扬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作出新贡献。四是研讨会会风端正。各位同仁研讨气氛浓厚,理论联系实际,探赜索隐,致远求真,讨论热烈。专家学者们广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五是研讨会成果丰硕。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国内外论文125篇,形成了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论文集,发出了“中国土司文化资料库”倡议书,进行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中心/基地”授牌,为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传播,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陈海波说,会议顺利的举办,主要得益于上级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今年3月,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先后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省外事侨务办、省文物局和吉首大学相关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奠定了相关基础。由省外事侨务办负责会议审批事项,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协调相关境外专家学者,吉首大学负责国内知名学者联络,省文物局负责相关项目支持。可以说,没有坚强后盾,不可能顺利召开这样圆满的研讨会。得益于主办者的辛勤付出、认真筹备和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热心参与。特别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李世愉与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领导3月20日、9月20日两次来永顺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情况协调会,安排布置相关工作。今年3月以来,发出拟邀请函120份、正式邀请函100份,收到回复100份和参会申请58份,共收到国内外专家学者论文125篇。一些从事土司文化翻译、土司地区音乐研究等高校专家学者积极申请参会,土司文化研究的广泛性得到加强。正是大家的劳心劳力,倾心付出,克服不便和困难,确保了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