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工业、信息化与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永顺县工业、信息化与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29 10:26:26 字体大小:

  

永顺县工业、信息化与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永顺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为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实现“两化融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及科技发展工作回顾

(一)工作回顾

1.工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效益稳步提高,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72亿元,年均增长10.5%,较2011年增长52.9%。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3.04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1亿元,年均增长13.9%;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14.6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63亿元,年均增长12%;税收总额由2257万元增加到3940万元,年均增长15%;五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达到27户。

2.工业项目及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3.548亿元,期末比期初增长58.5%2015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以上,其中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56亿元,期末比期初增长27.7%。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55个,完工51个,其中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3个,完工42个。实现县电力公司上划代管,完成城网农网改造投资19347.35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70.54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172.06千米,新建台区41256485千伏安,改造台区14214880千伏安,新建低压线路1173.467千米,改造低压线路114.552千米。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5个,完工15个,累计完成投资12.02亿元,占整个工业投资的51%5年共申报各类专项资金项目57个,获专项资金2147万元。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按照产城融合目标,加快推进一区二园建设。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调规扩区总体方案,已得到省发改委同意,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达6平方公里,猛洞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已完成。芙蓉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猛洞河工业园的标准厂房建设、道路建设、水电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全县入驻工业园规模企业已达13家,工业经济向集中集成、集约集群方向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3.社会信息化和城市智能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已建成光缆线路长度6058公里,其中长途809公里,移动电话基站1000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9.33万个。固定电话用户2.1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0.72万户,合计中城市电话用户1.1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0.98万户,公用电话0.21万部,宽带接入用户3.05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86万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73万户。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积极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接收省下拔的卫星直播设备1014套。共架设广播电视光缆线路7.69公里,同轴电缆累计架设3.6公里,新开通光节点18个。电子政务建设初见成效。实现电子监察系统与财政非税系统成功对接,全县共有5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县直单位开通了电子监察系统,37个县直单位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固定窗口,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整合全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项目资源,实现所有乡镇视频会议系统高清运行。对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优化,重点突出信息公开和公众互动栏目建设,开设了政府、公民、企业、概况四个版面,设置了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三大功能。2014年新增栏目22个、县直部门网站5个、乡镇网站30个,建成政府工作部门网站13个、乡镇子站43个,实现了全县乡镇政府网站全覆盖。  社会信息化应用逐步扩大。全县 100 %的普通中学建成校园网,片完小以上学校建了班班通”“人人通,建立覆盖全县76所学校的平安校园监控系统。县级医疗机构基本建成网上信息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实现全程计算机管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新农保工作实现全程信息化,社保一卡通开始实施。产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在烟花鞭炮企业安全监管、企业环境保护监管、在建工地视频监控监测及企业两化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完成了医药食品、烟花鞭炮企业信息技术改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不断完善科技工作政策体系,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环境。“十二五”期间,县级财政科技投入每年以5%递增。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大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10 年至2014 年,申报实施国家、省、州级各类科技计划项37项,争取项目专项资金1200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科技项目1 项、省级项目19项、州级项目17项,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导科技型企业、农业产业基地科技投入1 亿多元。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工作。积极利用州校科技合作厅州会商制度、以及三区科技人才专项等契机,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县科技局、继福种业、大继成化工、源植香精香料公司、县民族中医药研究所等二十多个单位或企业分别与中南大学、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隆平高科等开展技术对接,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部分企业在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先后设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后有继福种业天泽生物源植香精香料等企业被授予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3 年,永顺县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二五期间,通过科技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主导产业集群已显雏形,多元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富硒特色食品、能源、矿产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烟花鞭炮等企业逐步集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规模工业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先后淘汰了20万吨机立窑水泥、2万吨铁合金产能,改造提升了20000纱锭。在企业结构上,优势骨干企业地位日益突出,2015年,全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4家。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工业投入不足,经济总量偏小。由于融资难,全县十二五期间工业技术改造年均投入仅2.71亿元,企业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工业化程度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2015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为4.554亿元,仅占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差距甚远。

2.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缺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没有国家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仅有2个省名牌产品和1件省著名商标。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支撑工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经营管理粗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短期行为明显,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思路。

3.工业发展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强县战略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审批手续办理难的问题依然十分明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各种规划不尽统一,工业用地储备不足,标准厂房太少,功能配套不完善,项目承载力弱,工业招商措施和手段缺乏等制约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4.信息基础建设及两化融合水平不高。全县城区免费Wi-Fi覆盖率低,农村地区光缆通达率及无线网络覆盖率偏低。人口、法人单位、重点项目数据库建设有待完善、整合。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互联互通率低,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电子政务支撑能力不足。电子监察系统网络链路长,网络不稳定,在故障排查时,要请求上级单位协助排查,耗时久、抢修慢。电子政务网络应用较少,跨部门业务协同能力较弱。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不高,在线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对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建设严重滞后。信息化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全县信息化发展中的规划、引导、组织、管理作用得不到发挥,信息化建设以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建设的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两化融合水平不高。我县的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两化融合指数大都在30分左右,信息技术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能、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不高。科技队伍薄弱,高层次科技人才总量不足。2014 年,全县拥有高级职称的专技人员仅占 7 6.9%,其中且以教育、卫生类人才居多。企业工程类技术人员明显偏少,创新型领军人才更是匮乏。科技投入偏低,全社会科技投入特别是政府引导性科技投入和企业创新主体投入明显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很少拥有或者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难以独自承担国家、省、州级创新型重大科技专项。由于企业科技投入不强,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势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乏力,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足30%

二、十三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及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工业发展、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工业与信息化发展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

(一)发展迎来的新机遇

一是政策支持机遇。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成立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给制造业带来的新机遇,同时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战略,我县在政策覆盖范围内,受惠于多种政策扶持,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二是产业升级机遇。东、中部地区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缩减了大量中间流通环节,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农村商贸的快速发展。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这为我们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消费升级机遇。健康食品更受欢迎: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我县的富硒大米、蔬菜、油茶、猕猴桃等特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文化旅游需求正在大规模的释放,我县的石雕、根雕、土家织锦、竹工艺品等民族特色商品市场空间巨大。

四是信息化纵深发展机遇。随着以无线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的实施,为我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沿海开发城市纷纷提出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应用设施建设,各地政府为了能在智慧城市战略中快走一步,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我县随着溪州新城、工业园区、物流园的建设,已步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将促使信息技术在城管、交通、安全、环保、教育、医疗、社区和家庭等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产业转移承接竞争的挑战。生产要素条件竞争:东南亚、非洲相比我国用工成本更低廉,并给予外资企业赋税政策优惠,分流部分转移产业,与我国中西部形成竞争。部分产业已经转移:近年来,鞋业、纺织服装等中低端加工业已经大量转入东南亚,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二是周边区域发展竞争的挑战。周边同质化竞争激烈:因区位条件相近、资源禀赋相似,永顺县与周边各县产业发展方向趋同,产业的互补性较差、合作度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自身竞争力较弱:永顺县正处于工业与信息化的初期阶段,与工业和信息化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差距,结构层次、技术水平等质量上的差距更为明显;永顺县人均GDP在湘西8县市中排位居后,目前竞争力较弱。

三是招商引资和企业融资困难的挑战。永顺县山地多,工业用地平整成本极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因此,在土地价格、税收、收费等优惠政策方面与周边县市相比没有特别优势,吸引投资的载体不大不强,招商引资难度很大。由于历史原因,永顺县被视为信贷投资风险区,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程序严格,企业信用担保推进缓慢,致使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项目资金十分紧张。

四是生态环境约束的挑战。永顺县以打造生态强县为目标,要形成并保持生态品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越来越高的环境门槛,作为欠发达地区,又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化,然而伴随工业加快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会加大,如何既加快工业发展又有效保护环境,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找到契合点,使两者协调发展。

三、“十三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及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技兴县、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农业立县、工业活县为思路,以调整结构、两化融合为重点。工业化方面,以扩张总量,盘活存量为总体方针,坚持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响,园区办活的指导思想,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办好工业园区为着力点,走围绕农业办工业,立足产业办企业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的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形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加工型、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并进的县域工业发展新格局。信息化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数字湖南建设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着力构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增强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建立智慧城市应用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强化城市信息化的实施与服务力度,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科技发展方面,抓住武陵山区扶贫开发机遇,围绕县委县政府富民强县战略,立足永顺实际,以升级改造传统工业,培植中小微科技企业,推广优势现代农业,打造精品旅游业和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充分发挥科技引导产业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巨大功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加科技投入,着力突破制约新型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2.坚持转变方式促推发展。树立工业活县思想,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提高关联度;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企业、项目入园建设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工业增量翻番的目标。

3.坚持区域性特色驱动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和特色优势,根据资源禀赋,确定主导产业,围绕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食品、民族商品和能源产业,规范发展矿产建材、医药化工、烟花鞭炮产业。

4.坚持项目建设带动发展。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挥比较优势,抓好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编制质量和水平,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十三五规划项目并得以实施,力争规划中的发展重点都有项目支撑。坚持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集聚发展要素,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产业转移。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采取招商引资、利用民资、上市融资等办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水平。

5.坚持两化融合协同发展。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积极参与的运作机制。充分运用现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保障试点项目质量。根据我县实际,积极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流程再造、服务协同、信息安全、模式创新等领域标准创新,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真正做到两化融合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工业经济总量目标。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增加值达到3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增加值达到2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6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基本确立工业主导地位。

2.工业投资目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县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年均投入达到4亿元以上。引进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2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上争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实现县电力公司上划管理,完成全县农网改造任务,实现全县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3.园区发展及企业培育目标。着力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亿元企业。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4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以上,力争培育上市公司1户。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湖南省名牌产品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5个。到2020年,完成猛洞河工业园调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工业园区标准厂房达30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达到3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把工业园打造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项目集中的工业新城、城镇新区和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4.产业培育目标。新能源、新材料、烟花鞭炮、特色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六大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工业总产值88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7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作用显著增强,其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20%。加速两化融合,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信息软件服务业和物联网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大中型企业全面实现企业资源管理(ERP)、网络营销及综合集成应用,培育2家有重要影响的电子商务行业网站,2户电子商务的大型流通企业,应用率达到60%以上;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

5.节能降耗目标。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70%,重点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减少2%以上。

6.信息化发展目标。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2020年底,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宽带城市和三网融合建设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实现城区入户、乡镇入户,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县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100%,城镇、行政村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政府服务、经济贸易、公共服务等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2)公共服务信息化目标:营造智慧的人文环境,建成延伸到基层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社区示范区,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和应用丰富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交通、安全、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提高家庭信息化水平,75%以上的居民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建成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智慧政务体系,信息化全面支撑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新型电子政务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90%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网上申报纳税额占纳税总额的70%。城市管理100%实现网格化。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和综合政务平台等一批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完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应急指挥等信息化工程,使政府运行、服务和管理更加高效和智慧。

7.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科技投入体系。确保十三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5%以上。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全社会R&D 投入占 GDP 比例逐年提高,2015 年全社会R&D 强度要达到1.12%。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个、创新型企业5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 个、各类企业研发机构5 个。实施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研发项目10-20 个,力争3 个以上科技成果达到省市先进水平,新增省新产品鉴定5 项,获得州级以上科技成果5 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农业科技和成果转化项目15 项,建立猕猴桃、柑橘、莓茶、油茶、蔬菜、湘西黑猪、乌骨倒毛鸡等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0个,引进创新型人才10-20 名,组建省、州、县级科技特派员团队30人。全县每年培训技术工人 1 万人次,培训农民(农民工)1 万人次。至2020 年,全县技术人才总数达到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才数占20%以上。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引导企业申报各类专利。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10%以上;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 家以上。开展科技和知识产权执法,每年案件办结率较上年度增长20%以上。  

四、“十三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及科技发展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活县工程

1.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十三五”永顺县工业布局总体方向是:“一区两园”,即以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为龙头,重点发展猛洞河工业园、芙蓉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一区”。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借力调扩区机遇,按照“一权两制一司”模式,强化开发区职责,理顺管理体制,统一冠名、统一规划、统一统计口径、统一服务、统一优惠政策、统一考核评估,通过35年的努力,把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产业分区布局、企业分区集群、结构科学合理、效益较为可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园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猛洞河工业园是永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紧邻建设中的溪州新城,分为南区和北区。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富硒特色食品、民族特色商品、新能源新材料。适度超前装备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融资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引进对未来工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将猛洞河工业园建设成为带动全县工业增长的强大引擎。芙蓉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全面发掘土家族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阵地为载体,打造永顺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做好文艺业、土家民俗文化业、艺术品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性产业,做大设计研究业、会展节庆业、工艺美术业等战略性产业。

2.大力推进企业培育壮大。制定积极有效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做强做大本草制药、锦帛钰纺织、沃康油业等一批规模超亿元、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骨干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产、学、研相结合,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扶持一批带动面大、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深厚的小微企业,培育其发展壮大。

3.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主要抓住生物医药产业、烟花鞭炮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和支撑点,努力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渗透到工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广泛应用,推动工业制造业的高技术化,为其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工业制造的整体提升,加速实现工业做大做强。

4.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时代要求,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推进工业强县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整合研发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支持政策,进一步培育和强化创新驱动力,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积极引进和借力人才,推进政产学研用资介多角一体、多样形式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经济开发区集聚创新人才,在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力争突破,在细分市场上占领技术高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

5.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明确经信部门为工业招商主管部门,具体领导全县工业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级领导抓重点产业和重点招商项目的责任制度、县直部门和相关乡镇单位领导招商引资一岗双责制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措施,攻固和扩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全民发动的招商引资局面。抓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关系招商、网络招商,积极推进委托招商,紧紧抓住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契机,组织上门招商,力争十三五期间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6.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预警导向机制。进一步强化宏观、市场、协调、服务意识,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时调研和监测分析投资、出口、消费、信贷和物价等方面的动态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把握经济运行动态趋势。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及时提供信息指导,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市场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煤、电、油、气、运、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促进工业健康发展。

(二)实施信息助推工程

按照数字湖南建设要求,抓好以光纤宽带、无线宽带、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以电子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建成功能完备的数字永顺体系,有力助推永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广覆盖、高性能、多内容的新一代信息网  基础网络工程方面,力争十三五全县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75%以上,用户普及率达85%以上,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50Mbps以上,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12Mbps以上;互联网+”工程方面,到2020年,全县云计算平台(含超算中心)基本满足政府及企业使用需求,物联网覆盖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2.建成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成跨部门、行业、地域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体系,信息化全面支撑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新型电子政务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建成数字永顺体系,主要由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城市灾害防控管理平台、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以及数字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医疗卫生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环保信息化等多领域社会服务信息化系统组成。

3.互联网+助推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提升两化融合的深度,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传统制造产品研发和生产方式,带动永顺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转型。信息化应用普及重点产业,全县90%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信息化系统应用。建设永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助推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工业蓬勃发展。建设溪州创新创业园,引进移动互联网产业企业、软件企业、外资企业来我县新设企业或设立分部;建立组装、外包、集成电路等电子制造业,带动劳动人员的就业;建立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园区信息,提供招商引资信息查询与咨询的平台,吸引国内外投资。搭建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采购、销售、研发活动、购并和资本流动的信息化。

4.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重点信息系统的应急安全机制,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灾能力。完善密码管理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统一认证服务平台,全面推广电子证书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系统中应用。加强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信息安全评测中心,扶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建立应急专家咨询和救援队伍。

5.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创新人才成长、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环境,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多渠道、多形式、分层次、分类型的再培训、再教育。促进校企联合,依托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适用人才的联合培养,提供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进一步强化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县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实施科技兴县工程

1.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科技创新主题,组织实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五大体系。一是科技政策配套支撑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技工作方针政策以及州委、州政府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引导、鼓励、扶持科技创新的综合配套地方科技政策。二是科技项目带动体系: 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申报、实施国家、省、州、县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三是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立政府基金引导,金融支撑,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四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服务平台两大平台。五是科技创新创业示范体系:建立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创新型龙头企业、农民科技合作社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示范体系。  

2.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培育。通过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国家、省、州、县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食品饮料等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形成以轻纺、矿产资源深加工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绿色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引导全县规模企业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先进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重点扶持大继成化工、凯迪生物、继福种业、永顺县民族中医药研究所等企业。申报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示范带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培育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武陵山区植物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园区。重点扶持本草制药、春天生物等企业。三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锦帛钰纺织、志凌服装等企业,培育轻纺鞋服产业集群;依托页岩气、镍钼矿、风力、水力等资源开发企业,打造新工业产业基地。

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与家庭农场示范。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发挥永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优势,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型农机具等农业五新技术。应用工业化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高附加值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做大做强猕猴桃、莓茶、柑橘、蔬菜、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扶持培育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建设猕猴桃、莓茶、油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永顺县农业产业化工程和农业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要求,重点培育猕猴桃、油茶、莓茶、蔬菜、湘西黑猪、倒毛鸡、湿蛙、山羊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扶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农民科技合作社,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三是实施家庭农场示范工程。积极探索一条山区家庭农场致富的路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庭农场标准化模式,切实推进永顺县农村经济发展建设。  

4.民生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示范。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强化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切实做好科学普及、人口健康、优生优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工程,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5.创新型人才培育。根据中央、省、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永顺县人才队伍现状,采取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高新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重点引进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资源深加工等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领军团队。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提升,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功能,依托相关高校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企业高技能人才素质,优化产业工人结构层次,加强培养能创业、善管理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员、星火科技带头人和农村科普带头人。

6.科技成果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重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永顺县科技人才数据库,建立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平台。为科技发展提供服务,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吉大学、湖南省农业大学、湖南省林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成果与专利转化平台。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引进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农产品保鲜加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矿产资源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五、“十三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及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一)工业化方面

扩张工业经济发展总量: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渠道;盘活工业经济存量:以生产要素协调保障为前提,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统领。

1.大力扶持能源产业。围绕生物质能源、水电能源、风电三大重点,继续加大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生物质汽、柴油项目、装机2.5万千瓦的头电站、海螺电站增效扩容、通大公司石煤发电项目,加快装机5万千瓦的羊峰山、大青山风电场建设和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项目建成投产,页岩气开发、地热能开发、太阳能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期末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

2.着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按照整合资源、壮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的总体思路,打造一批主导产业明显、实力雄厚、加工增值率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支持湘西沃康油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建10万亩油茶基地、年产1.5万吨精炼茶油项目、湘西山水牛郎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山特色蔬菜加工及农业观光园项目、湘西吊脚楼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豆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永顺县九一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精制大米、300吨精制米糠油项目、永顺县松柏米业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高档松柏大米生产线改造、绿茶、莓茶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以及年产5000吨富硒猕猴桃果汁加工项目、柑橘精深加工、年产5000吨米奶饮料等项目的招商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3.有序开发矿产建材业。坚持依法规范、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安全环保、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钒矿、铁矿、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等矿产及林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重点建设年开采300万吨石煤综合利用、100万吨铁矿开采精选、年产30万吨精细碳酸钙、新型墙体材料、50万方商品混凝土、年产5万件异型石材、5万立方米人造板等项目。十三五期末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

4.精心打造医药化工业。鼓励医药化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专利产品并投入规模化生产。重点支持湖南本草制药有限公司毕兹卡土司系列健康产品亚纳米生产线建设、永顺春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陵山黄花蒿资源综合利用、湘西大继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粉料建设、永顺大洋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测土配方有机无机专用肥生产线建设等项目。十三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

5.积极发展纺织服装业。支持纺织提升纱线生产技术水准,支持服装服饰以设计和品牌推进产品升级,以发展优势品牌服装为重点,推进服装企业从生产型向品牌经营性转变。重点推进锦帛钰公司搬迁入园及生产装备提质改造、湖南华贸服饰有限公司皮毛服装加工、年产50万件民族服饰招商等项目。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

6.规范培植烟花鞭炮业。立足我县烟花鞭炮业的传统优势,引导现有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筹建烟花鞭炮产业集团公司,依托三家田烟花鞭炮有限公司、李田烟花鞭炮有限公司、腾达烟花鞭炮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大力招商引资、股份合作,鼓励外来烟花爆竹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做强做大我县烟花爆竹产业。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重点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环保烟花产品,带动烟花爆竹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从而构建湘西地区烟花鞭炮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三五末,烟花鞭炮产业工业产值突破8亿元。

(二)信息化方面

十三五末,覆盖城乡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产业,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0.8以上,数字永顺基本建成,对全县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1.政务数据中心创建。提供符合各项标准的机房资源和各类设备托管服务;提供高速、可靠政务内网接入和统一安全的互联网访问;建立容灾备份系统,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服务;建立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更好的为各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撑;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各机关部门提供信息化规划和咨询服务。此外,引入云计算概念,打造绿色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建设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和虚拟化桌面终端等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形成全县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云、应用软件云、信息资源云和技术服务云等云计算服务平台,统一部署数据交换、音视频、邮件服务等共性应用系统,大力减少重复投资。

2.数字城市管理体系。数字城市管理体系主要由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城市灾害防控管理平台、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各级安全保障部门已经建设的多个信息化系统组成。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最顶层平台,集中整合和展现应急指挥各项业务。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是将全县由公安、交通、消防、环保、安全等各个部门在所管辖范围内布置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城市灾害防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包括灾害预测资源整合、灾害防止部门管理、对外宣传等多项综合性业务。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预先的应急预案设定,并高效、智能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城市已建的平安城市治安卡口管理电子警察等系统,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随时访问警务系统,做到拉得动、通得上、看得清、查得准。

3.智慧社区建设。整合社区内的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通过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丰富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通过选择若干有基础和条件的社区进行智慧社区的试点,加快建设完善社区网站、电子商城、远程教学、在线公共服务、网络民主等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和各类便民信息服务,让生活在智慧型示范社区的居民率先享受智能化的家庭综合服务,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智慧之都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所带来的便捷和品质的提升。

4.智慧交通建设。建立车辆电子标签发行体系:采用RFID射频技术,以环保标识形式为车辆安装电子标签,用于车辆身份识别及环保检测、交通流量管理等多领域应用。搭建车辆电子围栏系统:结合公安、环保等部门需求,在全县各主要道路和治安卡口建设动态信息采集点(电子围栏基站);结合我县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交通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搭建全县道路交通动态实时监测体系。同时,采取多行业多部门多目标共享应用模式,实现环保限行、车辆动态监测、套牌车管理、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功能,有效规范车辆使用和驾驶行为,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5.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跨服务部门基础之上,提升医院向患者服务水平。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实现共享医疗、放心医疗、便捷医疗为目标,在一卡通体系上建立全县统一的就诊卡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依托县政务数据中心的硬件与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卫生电子政务平台、药品监管平台和各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体系的所有数据互通共享。二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创新数字文化和网络教育发展模式,开放公共教育资源,构建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环境。同时,以永顺一中为龙头,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和均衡发展。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加强永顺民族文化及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一批数字内容素材库,加快推进涵盖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三是实现环保信息化。建设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能耗监测平台、环境智慧监控平台、市政绿化智慧管理平台以及各级环保部门已经建设的多个环保信息化系统组成。其中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将作为智慧环保的最顶层平台,实现包括环保资源管理、环保知识普及、环保资源整合、环保事项审批等多项综合性业务。环境智慧监控平台GIS系统联动,实现对全县的空气、水、重点污染源、污染企业等重要环保信息24小时自动监测和公布。市政绿化智慧管理平台对全县范围内的绿化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与其他的环保系统进行联动,从而实现整个市政绿化的智慧性。能耗监测平台,在对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全县范围内能耗的监测。

6.智慧旅游建设。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监测管理,同时建设数字化的旅游景区展示平台、旅游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导航平台,促进咨询、旅游、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和商务活动良性互动,最终建成集导航、导游、导览、导购、观光、休闲、商务于一体的数字旅游体系。

(三)科技发展方面

1.新品种选育。采用常规生物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相结合方式,重点开展超级稻抗病育种、优质稻和高产超级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柑橘、猕猴桃、茶叶、油茶、油桐、可人工繁育枞菌枞树苗等特色农林作物的提纯复壮和无病毒种苗繁育,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采用先进繁育技术等,培育湘西黑猪、湘西黄牛和特色水产品新品系,建立良种繁育与产业化利用技术体系。

2.作物栽培与动物养殖。加强优质农林作物栽培、畜牧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研发和推广高效生态种养、减量精准施肥、养殖水体生态修复、高效缓释肥、有机名优绿茶栽培、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特色鱼类繁殖与集约化网箱养殖、仿生态大倪养殖、草食牲畜规模化健康养殖等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辐射范围,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强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无菌加工和包装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粮食、畜禽、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储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引进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重点突破椪柑深加工及皮渣综合利用、猕猴桃、绿茶、莓茶深加工、斑点叉尾鲴副产物中精制鱼油提取等关键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核心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4.农产品安全。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与产品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农药、重金属、激素等有毒有害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制订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标准,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稻米、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生产技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开展农产品安全过程管理技术研究,推广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农业设施工程。开发设施农业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研制温室自动控温设备和小型配套机械。研制推广设施农业专用膜、可降解膜和水果套袋等农用新材料。继续加快适应山区中小型水稻机械插秧、油菜直播等农机新技术的引进研究与示范推广,推广农机节能技术。研究设施农业基质及营养液调配技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新材料、新装备。

6.农村科技扶贫。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开发以具备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优质干鲜果、中药材、茶叶、烤烟、蔬菜及养殖产品,提高科技扶贫水平。

六、十三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及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切实加强推进新型工业与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决定的政策性文件,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分解落实相关责任,加大服务力度。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引导和舆论宣传,积极营造科技兴县、工业兴县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策保障。统筹安排各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服务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培育、技术改造、技术和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对智慧永顺信息化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资,鼓励国内外高科技龙头企业落户永顺,争取县财政每年安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千分之一至三专项资金,用于若干重点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建立和政府购买服务,重点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按照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绩效、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实行优先支持或倾斜,形成政策合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支持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劲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大项目,集中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推动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上市发展。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和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闲置土地退出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倾斜,提高亩产效益,强化工业发展的土地保障力度。健全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支持金融体制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力度,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县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对我县鼓励发展产业领域的股权投资,强化工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队伍、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及高技能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加强工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力度。同时,加强煤电油运等能源资源要素综合协调保障。

(四)强化激励保障。根据我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资源要素配置倒逼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节能减排要求加速产业生态转型,综合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逐步建立我县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建立完善以亩产论英雄的新型工业化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向最小占用、最大产出、最小排放的方向发展。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为新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腾出空间和资源。

(五)强化服务保障。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更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将工业经济管理重点放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上来。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积极引导企业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中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行业、企业、项目制度和长效服务机制。扎实推进政府效能改革,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严格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规范入企检查制度。改进和加强行业管理、加强工业行业协会建设,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使之更好地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企业权益,体现民间性、中介性的特点和自律性、服务性的功能,创造有利于工业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优良环境。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