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文化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

永顺县文化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5 10:21:18 字体大小:

 

永顺县文化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

永顺县旅游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第一章 永顺县“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规划概况

《永顺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永顺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永顺县“十二五”期间的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总体定位和各项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建设任务,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总体来看,现状分析客观真实,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建设任务清晰明了,实施情况基本达标。

二、发展概况

(一)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2010年的185.2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17.5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7.3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1.5亿元,年均增长38.5%

(二)文化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全县现有文化市场管理机构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民俗风光馆)3个,数字电影院2个,30个综合文化站,35个农民文化活动基地,农家书屋300家,州县级非遗传习所34个。完成了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324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99%,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形成。全县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1个,有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2家。宾馆、旅行社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景区建设不断加强,旅游接待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随着全县旅游产业规模的逐年扩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行业得以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壮大,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永顺县累计投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资金5亿元,先后抓好了老司城文物本体保护工程项目、特色民居改造项目、博物馆选址项目、县城至老司城、展笔至小溪、抚志至哈妮宫等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做好景区内环境整治工作,改造土家特色民居;小溪国家森林公园民俗建筑一条街实施建设。文化旅游项目进展顺利,确保了永顺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积极构建旅游交通立体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002.726公里,公路通村率达98%。其中,张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吉恩高速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国省道4329.126公里、县道12271.1公里、乡道79702.5公里、村(组)道3700公里,形成了以G209S229S230S306“二纵二横”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点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三、经验总结

(一)政府引导是前提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关联度极高、带动性极大的产业,需要依靠各级政府的力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配置和调动各种资源。永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文化旅游强县列为一号工程,成立了永顺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县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业发展成效明显且稳步增长。

(二)市场拉动是重点

县政府坚持政企联手、市场拉动的思路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既是事业,也是产业,终须有效、协同、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只有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才能依靠市场拉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营销推介是关键

县财政每年单列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和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宣传促销活动的顺利实施。准确的客源市场定位,合理的媒体选择,科学的费用投入,有效的活动策划形成了永顺旅游宣传促销的鲜明特色,极大的提高了永顺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品牌创建是亮点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精品战略。创作了情景剧《溪州会盟》、《土王出征》,曲艺《山欢水笑》,歌舞《锦绣家园》、《巴列冬冬冬冬归》、《蒸蒸日上》,歌曲《老司城》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舞蹈《团拢来》、《呆配》分别荣获湖南省第三、四届艺术节金奖、银奖,《蒸蒸日上》参加中国武陵山区土家族摆手舞大赛荣获金奖,《毛古斯舞》参加了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庆典大巡游活动和韩国星州第四届国际生命文化艺术节;摄影作品《土家族上梁》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八届人类贡献奖;《远》获人民文学诗歌奖,《一粒子弹有多重》获上海文学佳作奖。我县文艺创作呈勃发之势,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和优秀创作人才。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创品夺牌成绩喜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顺利开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芙蓉镇、猛洞河漂流)、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老司城景区),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不二门遗址、羊峰古城遗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司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芙蓉镇、双凤村、司城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1个(芙蓉镇),湖南省美丽乡镇1个(芙蓉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3个(司城村、双凤村、小溪村)。芙蓉镇被授牌为“全国指定影视剧拍摄基地”,双凤村、司城村、小溪村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四、问题分析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欠缺

永顺县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未打造成完整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红色旅游资源及产品丰富但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且以观光型、科普教育型为主,缺乏参与体验性、时尚个性化,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需求外溢。

(二)市场需求高涨,服务体系滞后

永顺县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缺乏大型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自驾游服务中心、综合型购物场所,一些景区景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比如连通景区的道路不完善导致景区可进入性不强,缺乏与游客量相匹配的停车场与游客中心,旅游厕所与景区等级不符合,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旅游行政服务体系不完善。而永顺日益增长的散客以及自驾车旅游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市场不健全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小、门类少、实力弱、产业值低,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业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文化旅游产业门类开发不足,产业链不健全,文化旅游业整体开发尚显滞后,创造的产值和影响力与资源禀赋并不相符;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尚停留在生产制造环节而没有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拓展;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传播和演出业还停留在自我欣赏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文化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现有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大多集中在低端行业中,无突出人才,无领军人才。各门类文化艺术生产型人才短缺,艺术创作缺乏后劲,广播电视缺乏宣传策划人才,并且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文学、美术、摄影、音乐创作、戏剧创作、戏曲人才更是青黄不接,难以为继,一直没有震撼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现。设立艺术创新奖项,引进专业优秀人才,拓宽创新思路,开放创新渠道,破解创新瓶颈,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总体来看,永顺发展“市场大产业小、名气大效益低、景点多分布散”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离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与永顺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仍不相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量质齐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第二章 永顺县“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539号)、《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423号)、《中共湘西自治州委、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鼓励与扶持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另外,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互联网+”战略、“515”治旅方略、旅游扶贫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方向,共同助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二、后申遗时代机遇好

我县历史文化非常璀璨,具有世界级水平。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宣示了以湘西老司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土司文化获得了世界层面的最高认可。这不仅仅给我们带来旅游、经济上的益处,并使我们产生一种文化的高度自信。后申遗时代,我们立足区域文化特色,科学保护文化遗存,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土司文化和土家文化传承,不断创新思路,适应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立县的康庄大道。

三、高速时代潜力巨大

高速交通以及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将大幅缩短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借助互联网与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东风,超越以往仅在路线和产品方面的合作,走向互联互通、文化融合、品牌合作、资源共享的新阶段,真正实现“1+1>2”的效果。文化旅游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黄金机遇期。   

四、经济形势助推发展

目前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达10%,文化旅游业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调结构、促转型的利器,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就业压力和扶贫攻坚的一支独特力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政府纷纷把目光转向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投资热情高涨。

五、旅游扶贫促进经济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近来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与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提出了实现旅游导向型的城乡一体化和旅游扶贫等战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拉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回归自然、身心放松已成为都市人的普遍需求,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以及乡村旅游区(点),以满足民众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情怀,乡村旅游消费将急剧扩张。在市场大背景环境下,拥有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的永顺县,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必将引爆市场需求点,引领永顺旅游走向新高峰。

六、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从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永顺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数量种类齐全、分布相对集中、人文特色鲜明、文化旅游品位较高、发展前景广阔。各类馆藏文物达17000多件,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1处、有溪州铜柱、羊峰古城遗址、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不二门摩崖石刻、李烛尘故居、永保县政府旧址、郭亮县政府旧址、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双凤村古建筑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有王村汉墓群、土知州衙署旧址、观音岩名胜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省、州、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212处。老司城遗址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千年土司文化再次为世界所瞩目。永顺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芙蓉镇、中国传统村落双凤村等旅游品牌和老司城溯源、猛洞河漂流、芙蓉镇寻梦、小溪休闲、马拉河探险等六大特色景区猛洞河漂流入选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从产业发展成就方面:2015年永顺旅游总人数突破400万人次。从交通区位方面:外部交通四通八达,内交通日渐完善,张花高速公路、吉恩高速公路, 1801省道、209国道、230省道、306省道,均通过境内,张吉怀高铁穿境而过,并有望在永顺设站,将大大缩短了永顺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第三章 永顺县“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统筹协调,以游客需求为核心,以把文化旅游业建设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使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幸福导向型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努力把永顺建设成为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强县,为永顺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二、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目标,树立旅游强县、文化强县的理念。按照“173”战略,即:准确“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形象定位,大力实施振兴人才队伍工程、三地双遗齐驱并进工程、推进资源大融合工程、创品夺牌申遗工程、惠及民生工程、保护传承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等七大工程,实现永顺成为世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土司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中心、全国民族文化示范区的三大目标,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现小康永顺。

三、发展途径

(一)振兴人才队伍工程

建立高规格的工作机构。成立永顺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建议书记或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长为常务副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相关县级实职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县直单位、乡镇、企业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旅游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持续人才基地。与县职校长期联办旅游管理班、景区导游班、文体艺术班、民族文化班等,培养后继人才。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以县文化馆为主体,培养乡镇文化人才,夯实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立永顺县文化艺术人才库。培养旅游专业队伍。重点抓好等级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乡村游等涉旅企业从业人员培养教育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养,提升旅游接待软实力。

(二)三地双遗齐驱并进工程

通过“健全旅游文化机体,装扮旅游文化服装、武装旅游智慧头脑、打通精品线路脉络”的四大举措,实现永顺“三日三晚游”的世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构建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永顺世界文化遗产、凤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地双遗共撑大湘西旅游业的新格局,形成三足鼎立,齐驱并进的态势。健全文化旅游“机体”。主要是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为核心,以灵溪镇、芙蓉镇为游客集散地,以猛洞河漂流、马拉河人体漂流、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健身养性休闲为抓手,整合永顺优势旅游文化资源,创建“一带一圈”永顺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形成有形机体,整体发力,激发潜质,提升永顺旅游文化的品质。装扮文化旅游“服装”。装扮好以中国文化名村双凤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古村落的民族服装;装扮好以革命老区塔卧为代表的红色服装;装扮好以马拉河为代表的户外探险的时尚服装;装扮好以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服装;装扮好以西米山水牛郎寨、吊井红石林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旅游休闲服装。武装旅游智慧“头脑”。结合“数字永顺”建设,加快全县旅游集散地、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等公共服务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推广“互联网+”,实施“四网合一”(微信、APP、门户网站、微博)。促进全县旅游景区、星级宾馆等公共接待统计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云端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打通精品线路脉络。张家界方向:马拉河探险老司城溯源不二门修性猛洞河漂流芙蓉镇寻梦小溪休闲;吉首凤凰方向:芙蓉镇寻梦猛洞河漂流­—老司城溯源不二门修性双凤民俗体验塔卧红色瞻仰;恩施龙山方向:老司城溯源不二门修性猛洞河漂流芙蓉镇寻梦小溪休闲;桑植方向:塔卧红色瞻仰老司城溯源不二门修性猛洞河漂流芙蓉镇寻梦小溪休闲。

(三)推进大融合工程

推进旅游和文化的大融合。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进一步促进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打好民族文化名牌,唱响生态文化旅游新篇章。推进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大融合。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与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积极对接,促进互补互用,双遗争辉。推进旅游与交通大融合。全县交通建设围绕旅游交通重点,按照旅游交通的标准和条件,畅通旅游交通动脉静脉,形成旅游景区交通无障碍。推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大融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重点考虑城市的品位、城市的特色、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对旅游的承载能力等。推进旅游与精准扶贫大融合。主要是通过精准扶贫,使较多贫困村寨成为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的示范点,发展我县乡村旅游(区)点。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大融合。主要是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耕体验、亲子活动的主要基地,丰富旅游内容。推进旅游与新型工业化大融合。主要是促使旅游文化商品的开发与新型工业化结合。创建旅游商品工业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化,把无形的资产转化为有形有价的资产。

(四)惠及民生工程

建设县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以文化休闲广场为主体,建成县城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要重现昔日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壮丽景观。配合溪州新城发展,建设土家风情园和永顺县溪州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乡镇、村(居)委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宣传文化中心,让民族文化在广大农村繁荣发展。建好户户通、村村响工程。促使广播电视全覆盖,让每个人享受到文化的标准化、均等化的成果。开展民族文化五进活动。民族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五)创品夺牌申遗工程

创建等级景区品牌。创建老司城、芙蓉镇、猛洞河漂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使之成为驰名中外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创建马拉河、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美丽乡村星级品牌,通过景区创牌,提升旅游品质,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创建一团两会的演艺品牌。把县毕兹卡艺术团建设成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文艺演出队伍。认真打造好世界老司城、梦幻芙蓉镇的2台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晚会,把厚重的土司文化和美丽的山水文化向世人展示。再兴申遗热潮。把永顺的毛古斯舞走向世界,并积极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要培育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土司文化研究专家、文学文艺专家。出版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民族文化作品、美术工艺作品、书法作品及旅游宣传图书、旅游画册等。创建民族特色节庆品牌。主要创建农历二月十九武陵山区不二门庙会、阳历74日中国土家族舍巴节、农历腊月二十三土家年等节庆活动,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节庆日。丰富其他民族民俗传统节庆活动。

(六)保护传承工程

加强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为主的文物本体保护,以双凤、司城、小溪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保护,以塔卧为主的红色革命旧址保护,以溪州铜柱、不二门遗址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保护,以毛古斯舞、摆手舞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李烛尘为代表的名人名家故居的保护。重点建设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中心、永顺县文物博物馆、中国武陵山区(湖南)考古工作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

(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程

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寻求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创永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永顺县文化创意产业园、永顺旅游商品产业园、永顺县芙蓉镇影视文化基地、永顺县城镇数字电影院。

四、发展目标

(一)经济目标

实现永顺成为世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土司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中心、湖湘文化(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示范区三大目标,争取到“十三五”末,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25%以上,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二)社会目标

突出旅游业带动作用,努力把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增加就业及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产能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提升永顺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

(三)环境目标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低碳生态旅游,积极创建绿色环保文化旅游企业,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绿色环保产业,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使永顺宜居、宜业、宜游。

(四)景区发展目标

加快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力争在规划期内完成如下创建工作:老司城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芙蓉镇、猛洞河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马拉河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第四章 永顺县“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体现中国特色和具有永顺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力、辐射力,为推进永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内部设施功能,使文化馆、美术馆成为集辅导、培训、排练、展演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主阵地,建成国家二级以上文化馆、省三级以上美术馆;建设公共图书馆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培训室、特藏书库等内部功能,提高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水平。以县城提质扩容为契机,在溪州新城建立图书馆主馆,推进国家一级图书馆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提质改造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乡镇文化场所建设,完成全县乡镇标准化文化站。依托文化站带动作用,依托各级扶贫单位,加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县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夯实广大群众文艺表演、休闲娱乐阵地。大力推进农家书屋示范点工程建设,及时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必要的设备和图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农家书屋管理员,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社会效益,实现全县农家书屋标准化。重点实施一批文化基础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规划新建一批代表永顺文化特色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重点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广播村村响、无线数字化基站、县公共文化中心、乡镇村文化广场、乡镇数字影院、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中心、文化站提质改造、剧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等,到2020年,均实现全覆盖。

2.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结合书香湖南·全民阅读和科学普及活动,开展全民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治文化、廉政文化活动。结合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和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开展欢乐潇湘·乐在湘西·美在永顺系列群众文化汇演、原创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溪州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县乡两级要培育13个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广场健身活动,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重点开展土家族舍巴节、土家年、土家溜子汇打、百花台、激情广场、闹元宵、不二门庙会等群众性活动。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开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活动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推动全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3.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和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国家、省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科普设施,在特定时段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实行免费参观。基本服务项目不断健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双向互动功能,为各级政府部门便民服务提供窗口和平台。全县每年开展送戏下乡不少于5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少于3000场,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

4.推进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积极培育创作队伍,按照德艺双馨的原则,培育一批文艺名家,建立文艺名家人才储备库,形成老、中、青文艺创作阶梯队伍。力争全州文艺创作队伍较十二五期间,人员数量上增长20%。不断加大文艺创作培训力度,提高创作队伍学养、涵养和修养。定期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推动民族文艺作品、现实生活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原创作品的创作生产,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认真做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抓好重点图书、广播、电影、电视和剧目的创作、生产与演出,大力扶持文艺机构、团体创作活动,壮大文艺创作力量。积极组织策划、参与各类文艺调演、汇演、交流活动,发现、锻炼和培育青年文艺人才,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新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艺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工程,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和艺术样式,重点做好参加省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等国家、省重大赛事展演文艺作品的创作,策划拍摄反映土司文化电视剧和反映为土家族正名中国土家第一人田心桃专题纪录片。认真挖掘整理地方戏曲,普及推广优秀文化艺术。鼓励本土文化艺术工作者从现实生活中采集素材,创作地方特色浓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力争每年有2个以上文化艺术产品进入国家、省、州五个一工程等奖项。

5.打造民族节会活动品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扶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办好民族节会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具有永顺特色的民族节会品牌。按照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原则,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着力打造以土家族舍巴节、土家年传习活动、不二门庙会、猛洞河国际漂流月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节会活动品牌。以开展红色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为推动力,以吸收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为目的,形成溪州特色文化活动景观的一批特色文化乡镇和一批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品牌。

6.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动员专家学者、艺术家、学生、文艺爱好者等组成文化志愿队伍,以结文化对子、传优秀文化、展文化风采为主要内容,通过投资、捐助、赞助、兴办实体、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博物馆每馆可成立1支登记注册、管理规范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文化志愿服务示范品牌活动,大力倡导文化志愿者进基层、进农村开展教、学、帮、带活动,加强对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繁荣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以为大局服好务、尽好责为目标,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增强新闻媒体的引导能力,形成新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1.壮大广播电视媒体。加大广播电视媒体投入,鼓励支持广播电视台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加强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无线数字化覆盖、广播电台复播、发射台(站)、监测台(站)建设,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快推进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完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引进和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要注重地方文化的宣传,开辟讲座、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永顺历史文化、民族人文文化、旅游文化,全方位宣传推介永顺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2.建设新闻宣传网站。按照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永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永顺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扩大政府网站基础设施规模,加强网站的运行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旅游文化、文物、电视台等部门自身网站建设,即时拓展本单位业务宣传领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发布新闻信息,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和业务保障能力。

3.建设新兴媒体。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新业态,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性和均等性。加快发展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发展基于手机终端软件(A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大力推进三网融合,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推进数字出版,构建数字出版物传播平台。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永顺作为文化大县,文化遗产众多,底蕴深厚,神秘奇特,是永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与源泉。坚持深度挖掘、整体保护、科学利用、弘扬提升的基本原则,在原汁原味保护民族文化、真实保存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实现永顺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1.推进老司城利用与保护。进一步开展中国土司文化的理论研究,出版土司文化系列丛书,让土司文化广泛传播,完善老司城遗址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老司城博物馆及相关设施建设,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合理利用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资源,规划建设土司文化民俗园,部分还原818年土司故都,打造一台高品质的旅游晚会《世界老司城》,再现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盛况,实现有效对接张家界、湘西州旅游。

2.历史文物古迹保护

1)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把抢救性文物保护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配合城镇道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我县的考古调查。积极配合国家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好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对永顺地区文物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物的研究与保护。

2)加强文物古迹管理与保护。加大重点文物单位维修,重点做好塔卧革命纪念馆、王村民俗风光馆等维修和开放。加大老司城遗址、羊峰古城遗址、溪州铜柱馆、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不二门摩崖石刻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完善配套设施认真抓好李烛尘等名人故居及双凤村等重点民居的修复保护工作,建设中国武陵山区(湖南)考古工作站。加强地下埋藏文物的管理,健全地下埋藏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和制度,实现地下埋藏文物保护管理程序化和制度化。

3)建设民俗文化村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连片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设芙蓉等5个文化示范乡镇,建设双凤村等20个民族民俗文化村,形成一批覆盖历史、工艺、民俗、观光等方面的民族民俗特色乡镇村寨,保护具有传统风貌价值的街道、村落,并有选择、有重点的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地标。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展示、宣传推广、合理利用、政策制度等五大体系,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及时启动土家族毛古斯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1)建设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做好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资料及数字影像的收集工作,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对项目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及工作相关资料图片进行档案性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大力推进非遗项目保护名录数字化,编写出版溪州文化系列丛书、民族文化系列丛书。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通与传播。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加快建设吊脚楼、竹编、土家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促进非遗的交流与传承。建设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空间,吸引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及认同。建设古斯舞、摆手舞、土家语、土家年、打溜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为非遗传承人无偿提供技艺传承空间,建立传承人保障制度,对濒危或急需保护项目的传承人实施重点保护。落实好国家级、省市级传承人的经费补贴。建立传承人培训制度,每年举行1次集中培训。对代表性传承人在建立传承基地、工作室、授徒、培训方面给予扶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

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由政府提供资金扶持,推动土家织锦制作、竹编技艺等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理开发;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类的家庭艺术馆向文化创意产业延伸触角,积极与演出、旅游等产业融合,拓展非遗生存空间。探索创新形式,合理利用、开发,达到创造经济效益与保存文化记忆双赢的目的。大力申报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力度。

4)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传承行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庆日等,组织开展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加强青少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培植一批中小学传承点,采取进校园、进课堂的方式培养青少年传承队伍;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立社区文化品牌,使优秀的民间文化重新焕发光彩。

5)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区。建设老司城土家族文化原生态保护区和双凤村土家族文化原生态保护区,重点建设司城村、双凤村、芙蓉镇等土家文化中心。加强对传统文化与风俗、神话和传说、诗歌、民间音乐与舞蹈、民间工艺与技术、节日庆典礼仪、祭祀宗教活动、生活传统、历史地名等的保护和挖掘。通过整体保护与开发,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实现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传承与发展。

4.博物馆体系建设。重点提质完善特色鲜明、集土家土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老司城博物馆,加快建设县文物博物馆、完善塔卧革命纪念馆、王村民俗风光馆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载体功能,提高陈列展览质量和水平,坚持博物馆免费或减费开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扶持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永顺县旅游业优化发展格局可概括为:发展一个核心建设二个聚散地、打造五大旅游板块、提升六大旅游区、建设十二个风情小镇、创建二十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完善一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把永顺打造成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有效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县域大景区,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品位,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以老司城为发展核心,带动永顺县城区以及芙蓉镇景点圈旅游区两大聚散地发展,重点发展六大旅游区,努力打造文化溯源、休闲度假、养生度假、红色文化、美丽乡村等五大旅游板块,建设产业特色明显、带动作用突出的十二大特色小镇,打造二十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一套完整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区景区化、景区品质化、郊区休闲化、村镇特色化的全新旅游业发展格局。

1.发展一个核心。201574,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司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使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实现零的突破,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老司城申遗成功,势必使老司城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吸引一批又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的旅游者和研究者,带着感知湖湘土司神秘文化的美好愿望,将源源不断地涌向老司城。这将盘活整个区域的旅游,加快提升永顺景区整体的旅游开发质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精致化旅游产品。我们将树立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理念,提升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龙头。利用土司文化和土家族丰富的非遗文化,打造舞台实景剧,重现土司王朝活态文化场景和土家族活态文化,形成活态文化和土司遗址固态文化的相得益彰,展示好遗产的独特性,让和美老司城这静止文物、活着文化驰名天下,带动区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规划修建老司城3D虚拟考古科普馆,高校户外考古专业实习基地,中小学生考古知识科普讲堂及考古体验园,万马归朝高空观景索道、高空玻璃桥、直升机观光,婚庆主题体验园(集婚庆、婚宴、婚纱照拍摄于一体的婚庆体验园)等旅游项目。老司城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完善。

2.建设二个聚散地。以县城区为中心、芙蓉镇景点圈为中心建设二个旅游聚散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产品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如以老司城、不二门森林公园和双凤中国土家第一村、溪州新城等资源与项目大力发展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游为主,特别是以老司城和不二门为引爆点,先行带动永顺城区的旅游业发展,逐步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坚持以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相宜的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溪洲新城建设,大手笔打造集山地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新城,并加大旧城区提质升级工程,使永顺成为宜居宜游城市。依托芙蓉镇的溪州铜柱、五里石板街、土王行宫等现有景区景点,开发营盘溪景点用其周边游道,打造王村影视基地;完善芙蓉镇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现有宾馆设施,加快星级宾馆创建,全面提升芙蓉镇景点圈的旅游接待能力,为把我县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不断完善我县旅游产业要素,在溪州新城规划占地面积30亩,按五星级酒店标准承建,融土家文化和现代理念为一体。在溪州新城规划择址200亩,修建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展销中心,包括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展销中心、旅游商品创作体验中心、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创意中心等。

3.提升六大旅游区

1)芙蓉镇旅游区

功能:古镇观光、文化艺术休闲体验

目标定位:中国影视拍摄基地、大湘西重要旅游集散中心

项目:修建高标准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打造营盘溪风光带;打造重点景观项目;打造酉水画廊平湖游;新建四星级酒店和土建客栈;打造《梦幻芙蓉》演艺晚会;打造成中国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婚庆主题体验园;创建A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猛洞河旅游区

功能:漂流探险、户外运动、滨水休闲

目标定位:世界知名的漂流景区

项目:国际漂流赛训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等基础配套设施;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3)小溪国家自然保护旅游区

功能:生态观光、休闲度假

目标定位:打造中国生态养生度假胜地

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旅游厕所、游步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小溪奇特的地貌、丰富的物种、多情的风光,将小溪打造成国际科普探险基地,中小学生户外拓展中心,高校林科专业实习基地,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建设野生动植物园。

4)塔卧红色旅游区

功能:红色文化观光休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定位: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区

项目:塔卧红色景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停车场100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入景区公路提质改造,垃圾处理中心,旅游厕所,环景区游步道;建立红色野外拓展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纪念品展销厅。实施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省革委会、省政府、省军区、红军分校等旧址的修缮保护;万坪、毛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十万坪大战指挥所、十万坪大战旧址、郭亮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李烛尘故居等旧址修缮保护。

5)不二门森林公园旅游区

范围:不二门国家级森林公园

功能:森林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度假、生态观光休闲

目标定位: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森林温泉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项目:修建四星级宾馆一座;修建国际温泉养生修性、度假休闲区;完善不二门景区游步道、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完成八阵图、观音阁、商周洞穴遗址等修缮保护;拓展不二门攀岩等户外探险、拓展训练宗教朝觐、不二门庙会等活动体验;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完善;建设婚庆主题体验园。

6)马拉河旅游区

功能:漂流探险、户外运动、滨水休闲

目标定位: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

项目:马拉河景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办公楼及宿舍楼、入口广场、景区绿化、旅游厕所、游客安全救护措施及救护中心建设;新修入景区公路、游步道;户外探险探秘、驴友之家、房车自驾、新奇体验、溯溪活动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洞潭水电站旅游工业示范园建设,学生科普基地;婚恋主题体验园、夏令营基地、野炊休闲体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住宿、餐饮、特色体验于一体的农家乐。

4.打造十二个风情乡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到2020年打造十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发挥其资源、交通、产业等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建立有别于大城市的吸引力,是对接大城市和服务大乡村的重要纽带。特色小镇是城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打造特色小镇是实现旅游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芙蓉镇:依托千年古镇的历史背景和湖湘文化底蕴,将传统建筑与特色商业完美融合,完善基础配套,突出品牌形象,打造集文化休闲、艺术风情、特色购物、餐饮住宿、风情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名镇。

灵溪镇:依托其系永顺城关镇的地理位置,辖区内坐拥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瑰宝,还拥有不二门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土家第一村双凤村和洞坎村、大井村、那必村等特色村寨,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文化溯源、康体养生合商贸型旅游名镇。

塔卧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沉淀,将红色文化与青年心灵成长、反腐倡廉等结合,将塔卧发展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和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名镇。

小溪镇:依托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发展以原始次生林、峡谷、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抓好小溪野生蜂蜜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打造休闲度假、探险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名镇。

高坪乡:依托位于张家界芙蓉镇凤凰的旅游黄金线上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开展各种农业生态休闲活动。以西米村的牛郎寨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在百亩梯田景观中传承展示晒龙谷习俗。加快高坪集镇风情小城镇建设力度,完善基础配套,打造成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特色购物、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

松柏镇:依托水稻、猕猴桃、烤烟等成熟的农业产业,利用松柏水库、羊峰山-大青山风能发电,发展好休闲度假游。在松柏水库和羊峰山建立度假营地,将支撑起永顺露营旅游的新业态。加大松柏风情小城镇建设力度,完善基础配套,打造集观光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

青坪镇:依托与张家界市交界,素有“永顺东大门”之称,利用张罗公路和张花高速穿境而过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快集镇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开发境内洞坎河流域尖山红叶十里画廊,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探险旅游和露营旅游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

石堤镇:依托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农业稳镇、商贸兴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生态靓镇的工作思路,改造发展旧城区,适当发展和扩张好新城区,大力推进油茶、烤烟、香米等产业发展,推广“羊峰优质大米”、“石堤香米”、“石堤茶油”等品牌农产品,打造集生态农业光、商贸物流于一体的风情重镇。

泽家镇:依托本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好民营经济,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型商贸重镇。

万坪镇: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将万坪豆腐、万坪火腿和竹编等开发成旅游商品,打造成集红色文化、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

永茂镇:依托与张家界市、沅陵县交界和枝柳铁路贯穿境内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成集生态休闲、物流商贸于一体的风情小镇。

两岔乡:依托高家坝水库,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垂钓、露营旅游于一体的风情乡镇。

5.建设二十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旅游扶贫战略的大背景下,永顺可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司城、双凤、洞坎、西米、小溪、大井、洞坎河、那必、前进、王木、咱河、塔卧居委会等二十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一方面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帮助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从而实现旅游导向型的城乡一体化。

6.完善一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消费特征呈现较大变动,在自驾车游客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加快建设与完善包括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旅游行政服务等在内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推动旅游产业要素提质

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要着眼于“旅游要素的国际化”。在今后的发展中,“食住行游购娱厕”等旅游产业要素必须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以适应未来旅游发展要求与发展趋势,为永顺创造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平台。

1.旅游交通

1)对外交通

加快吉恩高速公路永顺段等工程的建设;抓好张吉怀高铁永顺站落地和建设;水运上合理布局酉水流域沿岸客运、货运和游船码头。

2)县内交通

尽快完善永顺“大交通”与“小交通”的衔接,对连接主要景区景点进行拓宽提质。规划完成县城塔卧万坪红色旅游公路、县城老司城公路、县城小龙村公路、石堤车坪塔卧、后坪永茂长官芙蓉镇、县城双凤泽家等旅游公路改造提质;松柏展笔小溪公路(含五连洞、羊峰山自然观光园、特色乡村农业观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朗溪小溪明溪口凤滩电站旅游公路(自然生态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张花高速羊峰下线口马拉河老司城哈尼宫牛路河芙蓉镇公里、石堤镇麻岔老司城公路、全县100个美丽乡村、传统村落250公里等旅游公路修建和改造升级。

3)通景交通

加强G209S230S306、张罗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出入口与等级旅游景区的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以及标识系统建设,加快实现从高速下线口、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到主要景区的公路无缝对接,加快建设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加强景区间旅游公路沿线的风景规划和设计,增加旅游可进入性。

4)景区交通

善各等级旅游景区内部机动车道和游步道的建设,完善道路沿线旅游标识标牌、休息设施、环卫设施的建设,加强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各景区停车场按照生态停车场的标准进行建设,停车场规模根据景区游客数量而定。

2.旅行社

支持本地旅行社的设立、发展和壮大,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旅行社来永顺开办分社。引导旅行社开拓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与销售,加强管理人员培训,规范导游人员的管理。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全县旅行社数量达到8家。

3.旅游住宿

为适应多样化的住宿需求,必须优化旅游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档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新建一批绿色生态酒店和山庄,同步发展经济型酒店、青年旅舍、乡村酒店、特色民宿、露营地和其他社会接待设施。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品牌酒店入驻永顺县,增强永顺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到2020年全县三星级以上酒店达到5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4.旅游餐饮

餐饮是旅游体验和旅游收入的重要一环,充分挖掘永顺餐饮文化资源,引导扶持餐饮企业开发湘西腊肉、土家食品系列、土家酸菜系列等地方菜系,挖掘开发永顺特色小吃系列,通过品牌塑造和市场扩张,打造具有浓郁永顺风味的特色餐饮品牌。举办永顺美食文化节,扩大旅游消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至少设立一家正规旅游餐饮店。

5.旅游购物

重新设计和整合现有旅游商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设计旅游商品及包装,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土司文化纪念品系列、土特产系列、土家手工艺品系列(如土家织锦、土家刺绣、石雕、竹编等)等永顺特色旅游商品,切忌雷同。各个等级旅游景区至少要设立1家正规的旅游购物场所。扶持县内主要购物中心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柜,引导客流消费。引导知名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吉首、凤凰、长沙、张家界等主要客源集散地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中心,扩大永顺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旅游娱乐

永顺县旅游娱乐业的发展滞后,这也是导致过夜游客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景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注重设置丰富的娱乐活动,如水上娱乐、户外野营、旅游演艺、夜游产品等,保证观赏性、参与性与娱乐性。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发展旅游演艺节目,开展旅游节庆活动,以此丰富游客的娱乐活动,对于增加过夜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7.旅游厕所 

“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厕所是文明的重要窗口,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加大旅游厕所的修建,力争新建旅游厕所18所。最终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等厕所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从细节入手,提升我县旅游品质。

(三)构建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

根据永顺县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对永顺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创意开发,在传统观光旅游基础上,注重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着力加强文化体验、生态度假、红色文化、美丽乡村等传统型旅游产品的建设,加快培育休闲露营、游艇游船、研学旅行、康体养身等新型旅游业态产品,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

1.传统的旅游产品体系

1)创新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以老司城为核心的土司文化、以芙蓉镇为核心的湖湘文化、以不二门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以双凤村为核心的土家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溯源旅游产品,充分挖掘艺术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水平,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2)塑造生态度假旅游产品

重点在猛洞河、小溪、不二门、马拉河发展生态度假产品。猛洞河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发展漂流探险、户外运动和滨水休闲等旅游产品。小溪依托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养生度假等旅游产品。不二门利用生态资源、温泉和佛教文化,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温泉疗养度假、森林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马拉河景区主要依托马拉河的绝佳自然环境,打造集生态观光、户外探险、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

3)巩固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继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注重红色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丰富其参与体验性、时尚性,注重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红色旅游产品主要以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李烛尘故居和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等景区(点)为重点,巩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4)建设美丽乡村旅游产品

通过制订高标准、高起点的乡村旅游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一村一品”的原则,对全县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旅游开发,突出乡村特色,注重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拉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帮助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全面推动产业建设。

2.新型旅游业态产品体系

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应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永顺县应加快发展游艇游船、休闲露营、低空飞行、研学旅行等新业态,并且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辟和培育新的投资和消费热点,以适应大众休闲度假时代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1)休闲露营旅游

括自驾车露营、房车露营、帐篷露营在内的休闲露营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石堤镇马拉河、松柏镇羊峰山和松柏水库、万坪镇杉木河、灵溪镇高峰湖、两岔乡高家坝水库、青坪镇黑潮河等地新建自驾车露营公园,包括自驾车、房车及帐篷露营地,并且严格按照201510月出台的《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和基地布局。

2)游艇旅游

重点依托打造永顺境内酉水画廊,重点发展游艇旅游,保护与治理水域资源,完善水域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游艇码头泊位,培育游艇俱乐部,培育形成游艇大众消费市场。

3)研学旅游

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永顺将重点推动土司文化与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的融合发展。利用老司城遗址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契机,充分发挥好老司城科研、教育等功能,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旅游者来老司城进行研学游。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基地和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等多种研学活动。

(四)创新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

1.塑造主题鲜明的旅游形象大力推广永顺县土家史诗、天下永顺这一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全力深化其他旅游形象,强调差异性,在官方旅游网站、交通枢纽站、道路沿线设立宣传广告牌,并且通过与永顺旅游相关的旅游报道、旅游宣传片等系列载体全方位的对外展示与推介永顺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

2.构建新媒体营销平台新媒体营销平台的构建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互联网+旅游模式的实践运用,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局限,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官方网站、手机应用APP、游客虚拟旅游体验平台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及时推送永顺旅游相关信息,实现营销网络全覆盖。

3.开展大型营销活动继续开展社巴节、土家年、不二门庙会等在内的旅游活动,在国内外重点旅游客源地开办旅游推介会、旅游博览会,尤其是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并且通过新媒体营销平台大力宣传推广以提升永顺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推动永顺旅游品牌化的进程。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层面的大力推广下,永顺会迎来旅游更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

 

第五章 永顺县“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

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保障

紧紧把握发展机遇,结合国家、湖南省旅游发展战略、永顺县重大发展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制定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参与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和投资经营,用足用活文化旅游业的各项减免税收政策。对纳入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和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在土地、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优惠。

建立功能齐全、部门协作、地区协同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切实发挥永顺县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职能,每年召开12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及时通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认真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难点热点问题。加强文化旅游部门与交通、规划、国土、环保、发改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文化旅游从业者教育培训服务,及时受理旅游投诉和调解旅游纠纷,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引导、监管、评价和改善机制,保护游客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优化市场环境

营造规范和谐的旅游市场环境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市场环境。一是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兴旅。以贯彻实施《旅游法》为重点,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联合执法、异地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旅游环境、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及时高效地处理游客投诉,依法依规保护好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全面加强文明旅游建设。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抓手,积极营造诚实守信、文明旅游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全面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质升级,推动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做好文明创建和文明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景区文明旅游执法。三是多部门合作共治。与县公安局、工商局、物价局、交通局、劳动局等部门对文化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共同维护永顺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

三、加大投融资力度

加大政府对文化旅游项目的财政投资力度,通过政府先期投入一定资金,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启动开发项目,重点增加对旅游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改善文化旅游投资环境,增强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吸引力,创造吸引外部资金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型投资作用。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出台文化旅游投融资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投资集团和民营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筹集更多文化旅游发展资金。通过资产重组、产权置换、公开募集等方式筹集文化旅游建设资金,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银行贷款。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旅发〔2015241号)的相关内容,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教育。实施“人才兴旅”和“科教兴旅”战略,以挖掘本地人才和引进外地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加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形成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旅游培训体系。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旅游人才“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建设“产、学、研”平台,培育高水平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通过文化旅游服务创新、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支撑高水平发展、突破性发展。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吸引物,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旅游业不仅会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会美化环境,尤其是对于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的地域。新建、改扩建项目启动之前要先进行环境影响评定报告,并上报环保局,评审通过之后才能开始建设。避免一切破坏环境的旅游开发与运营,做实旅游环境保护规划,使其具体化、规则化和可操作化,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