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年来,厅党组始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大战略决策来强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职业教育信息化“单兵突进”向各类教育“整体推进”可喜转变,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华容样本”,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12月25日,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主持召开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对前一阶段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并对我省教育信息化进入新阶段后所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部署。
数据最真实也最具说服力,这两年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体现在一组组过硬的数据中,以“三通工程”为例,截至今年十月,全省乡镇以上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达到71%、“优质资源班班通”比例达到77%,“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总体覆盖率达到55.28%,提前完成了“三通工程”年度进展任务。在会议上,厅信息化办汇报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两年来的进展情况,通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我省教育信息化基本完成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着力实施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工作推进新机制,基本形成了全省加快推进的发展格局、构建了加快推进的发展合力、积极探索了适合省情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这些努力和实践,我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初现成效,全国领先地位继续得以巩固。2013年4月和2014年7月,教育部先后两次全文转发王柯敏厅长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参考学习”。教育部罕见地连续两年转发王柯敏厅长的讲话,体现了教育部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思路和推进成效的充分肯定。今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再次来湘调研后欣喜指出,“湖南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巨大,很受鼓舞,领跑地位让人瞩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厅信息化办的汇报还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汇报指出,我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特别是课堂创新应用尚未形成常态,信息化应用的典型经验单位和个人数量还不多,无法形成带动效应,全省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就要求在基本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推动“信息化创新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主攻方向。因此,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我省教育信息化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应进一步着力完善“县域整体推进机制”,构建制度保障;着力抓紧建设好“湘教云”,筑实应用平台;着力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应用十百千万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大规模普遍应用,通过评审确定10个“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市区”、3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1000个“中小学网络联校”、10000个“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学习空间”,通过建设创新应用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信息化教学的高质量、大规模、普遍性应用。
随后,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处室,厅高教处、职成处、基教处和教师处等四个处室作了重点发言,“年终盘点”了本口径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开展的重点工作:高教处着力推动了普通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基教处大力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做好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职成处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教师处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其他各成员单位也汇报了自身在工作中探索信息化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根据自身职能出台措施支持各业务处室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情况。
讨论中,出席会议的邹文辉、葛建中、王建华、郭建国等厅委领导以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还对即将出台的《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送审稿)发表了建设性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我省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提出了建议。厅委领导们指出,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步入新的阶段后,要努力做到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做好目标体系、指标体系、要素体系、保障体系的整体规划,形成全省一盘棋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要有序推进,加强统筹力度,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打通壁垒,打好“组合拳”,形成加快推进强有力的共同支撑体;要科学推进,充分调配各种资源,使各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以较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效益;要扎实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加强指导与引路,促使各地各校的信息化建设学有榜样,超有目标,促使各地各校的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关口”前移,师范类院校只有在教学和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化,对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的深度改革,才能使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大学就能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为今后走向教师岗位实施好信息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王柯敏厅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并细细做下记录。他对会议进行总结时指出,两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止步不前。从自身来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仍然偏低,广大教师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还没有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远未实现。另一方面,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区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目前能占据领跑地位,在于我们能先人一步、深想一层,主要是理念和管理的优势。但是,如果我们不奋马扬蹄,不进一步更新理念,不进一步普及应用,我们就会很快被经济发达省份超越。所以,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转型阶段后,我们要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探索和实践,推动信息化在教育事业发展各个方面的纵深应用,最终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在谈到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时,王柯敏深入阐述、突出强调了“融合发展”新理念。他指出,在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中,在处理常规重点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关系时,往往还有搞“平衡”的观念,一方面把信息化纳入了处室常规工作;另一方面又没有把信息化摆在重点工作的地位,在“融合”上思考的不够,搞“平衡”的思维反而占据主导,导致把信息化与主要业务工作搞成了脱节的两条平行线,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只有把信息化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进行分解重构,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重构的程度越深,融合的水平就越高。因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统一认识,牢固树立“融合”的意识,而不是“平衡”的观念。不强化突出“融合”意识,推进教育信息化这项战略工程就会始终抓不住要领,抓不住关键。
王柯敏进一步阐述,强化融合意识,首先要以融合来摆工作,始终把教育信息化摆在融合的位置上。信息化不能从各处室业务工作领域剥离出去,而应是更紧密的融合;不是平衡性、并列性地摆工作,而是要把信息化工作水乳交融于业务工作之中。所以党组要求制定四个“专项规划”,就是要通过规划的顶层设计,把教育信息化融合到高教、基教、职教和教师工作的主要业务领域之中。其次要以融合来促工作,要把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有机地融入到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信息化使难点不难,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王柯敏还指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晰职责。在教育信息化这场攻坚战役中,信息化办是“参谋部”,履行总部机关的统筹职能;业务处室是“方面军”,履行教育教学一线攻坚方面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就是要处理好“参谋部”与“方面军”的关系,处理好不同“方面军”之间的关系。信息化办作为“参谋部”负责“战役”实施方案的制定、资源的调配、内外部的协调,统筹规划与标准,统筹资金与项目,统筹评估与评价,统筹衔接与协调;业务处室作为“方面军”要重点抓好在分管业务范围内进行方案实施,特别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攻坚克难,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将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推进及相关活动组织情况向信息化办告知或备案,让信息化办更好地服务。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信息化办和业务处室,业务处室之间都要相互配合补台,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做到整体推进。
王柯敏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就要加快应用的进度,用最快的速度普及信息化应用,要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局长管起来、校长动起来、教师用起来、课堂活起来,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普及进度与“三通工程”的建设进度一致;要拓宽应用的广度,使信息化创新应用更大范围的覆盖,把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应用作为主要发力点,把农村教师和农村课堂作为扶持重点,提高应用频率,将“个别用、偶尔用、表演用”变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要延展应用的深度,不满足于简单应用的铺开面,更应积极探索和提高应用的层次和水平,培育更多的信息化应用亮点,打造更多的湖南教育信息化“名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强省建设中,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