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民族贫困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把握五个着力点
当前民族贫困地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任务重、困难大,相比发达富裕地区推进慢、见效难、困惑多。如何抢抓机遇,将这一顺乎党意、顺乎民心的工程抓出成效,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探讨。结合过来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在选准示范村、编制可行发展规划、增强协调机构的刚性职能、捆绑资金投入、严格督查考核等五个方面着力,有利工程扎实推进和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要在选准示范村上着力
示范村是旗帜、方向、榜样。要坚持宁少勿多、宁优勿劣的原则。在选村条件上要坚持六好标准。一要农民收入好。要求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0%以上。二要产业基础好。要求示范村有主导产业,且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源于该产业。三要交通条件好。要求示范村要位于国道或省道上,通组公路全部贯通。四要农民积极性好。要求示范村有新农村建设的自愿申请报告及初步规划。五要村级班子好。要求示范村班子平均年龄不超过50岁,平均文化在高中以上,80%以上村民对村班子满意、拥护。六要发展潜力好。要求示范村通过几年建设,在生产、生活、村容、乡风、管理等五个方面有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在选村方法上要坚持过四关。一过乡镇党委、政府海选关。按照“六好”标准,要求乡镇按分配的数目上报最好的行政村名单及材料到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上报的行政村总数一般控制在示范村总数的4倍左右。二过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初选关。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考察组深入上报的行政村,通过听、看、访等办法全面考察考核,然后按优胜劣汰的办法筛选出示范村总数2倍的行政村上报县政府常务会研究。三过县政府常务会精选关。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精选出与示范村数量相等的行政村上报县委常委会研究。四过县委常委会敲定关。由县委常委会对上报的行政村进行讨论、研究,再敲定为示范村并逐级上报上级部门批复。
二要在编制可行发展规划上着力
规划必须是可操作的,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规划必须是全村的致富蓝图,要尊重全村人的意愿;规划是决心书,一经敲定要坚决贯彻执行,一以贯之,不能朝令夕改。制定规划要严格执行“二三五”方针。“二”即:要制定长期、短期两个规划;“三”即:无论制定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均要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三项建设作出具体规划;“五”即:每一项建设均要对建设项目、内容和标准、资金概算、建设时间、责任单位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制定规划上要过好“三关”:一过村民关。在制定规划前及定稿前均要进村进行调查,通过召开村群众会、村主干会、村民代表会、村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呼声,使规划得到全村85%以上人的认可、拥护、支持。二过专家关。规划必须经过有关专家的论证,确认科学、可行和可操作。三过领导关。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必须对规划进行认真审核并认可,以利规划作出的各项建设能扎实推进和落到实处。
三要在增强协调机构的刚性职能上着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涉及到的单位众多,既有县级农口单位、又有县级非农口单位,既有县级管理单位、又有非县级管理单位,既有行政事业单位、又有企业单位,既要牵扯到单位的人员、又要牵扯到单位的物资投入。为保证各单位众多的人、财、物力等按工作需要投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刚性的协调机构。推进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上到下均设在农办,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办现行其职能主要是开展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农办要新担负起新农村建设协调职能,增多的工作量、巨大的难度,使农办现有的职能及手段力不从心、捉襟见肘,难以真正担负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职能,必须赋予其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的刚性协调职能及手段。一要赋予对人员的调配权。开展新农村建设凡牵涉到的单位及人员必须服从于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调配,对有功人员及单位要有给予奖励、提拔任用的举荐权,对工作不力或造成损失的单位及个人要有否决和建议处罚的权力,从而保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二要赋予对资金的管理权。按照规划,各责任单位必须要优先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且各项建设资金要统一打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专户中,再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需要按时组织人、财、物力开展建设,从而保证不打乱仗。三是赋予对工作的督促、检查、验收、考核权。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可组织人员于不定期、半年、年终时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验收、考核,并根据结果,决定工程款是否拨付、工程是否建设、暂停、返工等,并对相关人员可提出表彰奖励或处罚的重要建议,从而保证建设质量。
四要在捆绑资金投入上着力
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民族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弱小、农民贫穷、发展落后,开展新农村建设要政府从保吃饭的财政中切块拿多钱是难的,要还未脱贫或易返贫的农民从口袋中拿保命钱是不现实的,要不计回报的爱心赞助和捐赠是有限的,极少的筹资相对于建设需要的大量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使新农村建设遭遇资金的“瓶颈”制约,如果不解决资金的问题,开展新农村建设就会是一句口号而已。要积极采取“政府拔、部门捆、社会助、农民积”等四条腿走路的办法筹措资金,统一进入在财政设立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做到统一规范收支。政府要在本级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并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逐年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民族贫困地区每年投入农业农村的涉农项目资金是庞大的,要作为重点努力捆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国土整理、外资外援、水利工程、烟基工程、农村公路、民族发展、农村卫生等涉农项目资金,进入新农村建设专户,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为此一要清理资源。对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比较透彻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的梳理登记。二要建立项目库。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结合清理的项目资金走向,有步骤地安排建设项目,并入库进行系统化管理。三要分解责任。对部门建设责任进行强化,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对照项目资金和项目库合理分解细化到各个建设部门,实行责任制和否决制。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规划捆绑的工作责任具体组织项目、资金、人员到示范村内实施,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各工程进度,分期预拨建设资金,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填写好完工申报表,由村和乡镇签字盖章,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再到财政专户报帐。要积极组织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投资。要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动员、引导人民团体、工矿企业、工商企业、社会知名人士等各种社会力量捐资捐物投入新农村建设,提倡工矿工商企业结对帮村、社会团体结对联村、在外人员结对扶村的建设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要在严格督查考核上着力
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列入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具体考核办法;采取听(听乡镇政府、村委会、责任单位、施工队汇报)、看(看工程建设现场)、查(查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访(就工程建设情况单独与农户及社会相关人员座谈)、评(对工程和责任单位进行评价)的五步曲方式,规范工程督促检查考核验收工作,坚持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一考评、工程一完工一验收制度,要将督促检查考核验收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干部政绩和评奖评优的依据;同时党委、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资金来表彰和奖励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