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24年12月18日)
2024年,小溪管理局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州林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五为三化六美”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保护区的工作水平,积极探索基层实践,打造小溪样板。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着力抓好政治建设,党建统领能力更加凸显。
坚持党建工作统领思维,强化主体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周五学习20次,撰写学习心得2篇,调研文章2篇。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班子分工,干部轮岗交流6人。全年共有26人次参加由省局组织的业务及能力提升培训。规范组织生活,创新科站一体化管理模式。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体学习4次,领导干部上党课6次,开展专题研讨4次。扎实推进清廉保护区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守护好小溪这片绿水青山。
(二)着力抓好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成效更加巩固。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思维,筑牢“森林防灭火工作是小溪保护区第一职责”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履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深入社区、村寨、农户开展敲门行动,广泛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共张贴森林防火标语1000余份,防火令、封山令、林长令300余份,发放森林防灭火宣传单4000余份。努力提升森林防火扑救能力建设,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开展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工作,举办1次森林防火大型培训会议,组织2次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组建1支40人专业扑火队和151余人组成的义务扑火队,有效增加基层力量和抗风险能力。积极配合行业主管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落实保护区安全生产部门和属地责任,通过保护区各检查哨卡配合有关部门做实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截至目前,我区没有火险火警火灾发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三)着力抓好“五大系统”,保护管理水平更加高效。
建立完善监测系统。全面落实林长制,压紧压实“一长四员”护林管护体系。利用飞控系统、信息化监测平台,红外相机、摄像头等“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力争实现资源监管监测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建立完善标识系统。进一步提升保护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氛围。建立完善安防系统。在重要地段、路口建立红外识别语言感知系统5套、门禁系统2套、森林防火摄像头3个,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墙”,确保生态安全。建立完善数字系统。创新生态教育方式,逐步建立完善小溪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数字标本馆和大数据平台,让观众深刻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物种的保护行动中。建立完善解说系统。开发“小溪之眼”解说系统,访客扫码即可全面了解物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相关知识。建立生态文化广场,拍摄宣传片,全面提升保护区的宣传教育能力,夯实小溪保护区综合管理水平。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一切违法行为,共查处破坏资源和环境的案件5起,收缴罚款6100元,训诫警告捕捞、户外野炊等行为60余人次,有效遏制和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在2024年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质量评估中名列第一。
(四)着力抓好科研监测,自然生态价值更加彰显。
开展初步样方采点勘测,完成34600亩林区航拍工作。完成毛坪实验室第一期建设。积极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共调查到两栖动物中华大蟾蜍等共20种;爬行动物尖吻蝮等共22种。并制作蛇类标本4份,其中福建颈斑蛇、中华珊瑚蛇、紫灰山隐蛇属于稀有蛇类,在湘西地区很少记录到,华西腹链蛇为近些年独立的新物种。本次蛇类发现丰富了保护区蛇类记录。积极开展鸟类监测。首次在保护区观测到红喉歌鸲(国家二级保护鸣禽)、白腹隼雕(国家二级保护猛禽)、白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尾蓝地鸲,增加了保护区鸟类记录。积极开展植物监测。新调查到濒危植物种群分布点2处,一处为桐坪村附近沟谷深处的篦子三尖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群落;一处为竹坪村那呼庄的钟萼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新调查到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山蟛蜞菊,该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之前在武陵山区未曾有确切记载。在首届湖南省自然保护地“敏知万象”野生植物监测识别比赛中,获得团体排行榜第4名(二等奖)、1人获得排行榜第1名(一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
(五)着力抓好宣传教育,保护环境共识更加坚定。
做好保护宣传与生产经营指导监管工作,全面提升了保护区群众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共识。完成了“天然氧吧.生态小溪”宣传片、“镜头下的萌动世界”科研成果宣传片的制作,完成了投资39万元的保护区阵地建设。5月22日,在湘潭体育广场组织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展出宣传展板20块,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受众率达2000人以上。成功申报湖南省2024年度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即“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场所建设项目”。今年8月成功举办"喜迎旅发会 文化显魅力"--艺术家走进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风活动,11月采风作品在第三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展厅展览,效果良好,得到各级部门及领导的好评。暑假与大中专院校开展自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2批次400余人。在上级媒体发表关于小溪保护区物种的通讯报道3篇,点击量达 10万+的浏览量。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地区发展质量更加和谐。
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由交通运输部门投资1100万元,全长21公里的森林防灭火通道提质改造全面完工,进一步提升小溪保护区应急防火能力和区地共建水平;投资150万元的土地垭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保护恢复项目顺利完工,投资3758.72万元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工程即将完工。积极争取科研监测、巡护路网、通讯网络、生态文明基地、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项目申报与储备工作。加快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和谐发展。
(七)着力抓好亮点工作,保护区影响力更加广泛。
一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年没有火险火警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春节前后,历经自1962年以来下雪时间之长、范围之大、温度之低的冰冻恶劣天气,虽然大雪压断了一些树木,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没有造成大的灾害,保护区依然是生机盎然,成功承办2024年全省自然保护区年度工作会议在小溪保护区现场召开, 受到省林业局、53个兄弟保护区参会领导的高度赞扬。二是项目建设助推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64公里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保护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网建设,提升应急能力。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生存、发展环境优化,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三是科研宣教精彩纷呈。积极参加全省自然保护地“敏知万象”植物监测识别比赛,单位和个人成绩均名列前茅。 特别是宣教工作,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扩大保护区影响。生态小溪、人文小溪、美丽小溪的知名度得以进一步提升。四是抗洪救灾担当作为。2024年6月21日至28日,小溪保护区内持续降雨,水灾严重,电力、通信中断,交通受阻。灾情发生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管理局干部职工、电力公司、通信网络等应急救援队伍共计100余人深入一线开展抗灾救灾工作。连日奋战7天,投入60万元,完成了公路畅通,恢复了通电、通信。展现了自然保护地人“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在灾难面前担当作为,树立了新时代林业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其事迹在《中国林业》杂志进行了长篇报道,社会反响良好,百姓交口称赞。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林长制“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控监督体系,管好用活151名护林员。二是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推进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快速掌握区内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保证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准确、及时、高效。三是进一步推行科站联建工作责任,强化对三个管护站日常工作指导与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基层生态保护与管理水平。四是充分利用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科技治理能力。五是完成《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4—2035)》编制工作。六是抓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提高物种多样性的原真性、完整性。
(二)进一步抓好科研监测工作。一是加大科研力度。根据保护区独有的资源,持续开展落叶木莲繁育监测工作,在杉木村少车沿线开展穿山甲调查,在竹坪哪胡庄沿线开展云豹调查。二是建强科研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谊,发挥保护区的科研效用。三是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测系统,对保护区的重点保护物种和植物群落实现全面监测。四是扩大科研成果。增大科研投入,加大两栖动物调查力度,开展植物样地调查。抓好毛坪实验室第二期及数字标本馆建设工作。提升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三)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突出宣传重点。积极宣传保护区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网络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提高保护区的知晓率和知名度。二是认真宣传保护区的政策法规,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三是扩大社会宣传效应。完成《小溪保护区志》编撰工作,通过对保护区的宣传,不断扩大生态保护的影响力,提高生态小溪、美丽小溪、人文小溪的知名度。
(四)进一步抓好社区共建工作。在保护的前提下,探索全民共享机制,谋求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生态科普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项目,开发高品质的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保护区的国家级品牌效应,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群众增产增收。让小溪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五)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做好省林业局直管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水平,激发党员干部创业干事激情,营造精诚团结、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保护区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