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2021年养殖业工作总结

2021年养殖业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7 10:46:57 字体大小: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单位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养殖业经济发展大局,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猪稳产保供、渔业产业发展、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为重点,精心部署,科学规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养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牧渔产业保持健康稳步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全县共出栏生猪23.02万头,家禽出笼143.85万羽,牛出栏1.72万头,出栏羊8.97万只,禽蛋产量2270吨,水产品产量2803吨,全县畜禽水产品生产总值达6.51亿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扎实开展疫病防控。全面安排部署春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防控责任,强化防控经费与物质保障,扎实开展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消除小反刍兽疫,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完成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全年,共注射免疫生猪17.41万头次,家禽136.2万羽次,牛7.75万头次,羊31.2万只次,完成采样3800头份,各项防疫指标均达到省州规定标准,全县没有动物流行性疫情发生。二是稳步推进生猪生产。按照“总量控制、自求平衡”原则,落实关键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优化生猪生产布局,积极引进大型养殖企业,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断夯实生猪基础产能,全面提升生猪养殖生产水平。今年来,我县成功引进新五丰、佳和农牧、福建傲农等养殖企业,完成投资1.15亿元;全县存栏生猪17.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93万头),出栏生猪23.02万头,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4.71%、121.15%。三是污染治理逐步推进。严格落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单位及职责,严格巡查监管。同时,极力争取上级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严格项目实施,强化技术指导,着力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目前,共完成粪污处理设施省级改造养殖场(户)53家,全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9.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超过省定标准。四是渔业生产稳步提升。充分利用县域内的水域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新型渔业养殖技术,加大示范区建设,渔业产业呈健康发展态势,渔业产量逐步提升,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修复。今年来,在老司城、高家坝等河域开展增殖放流5次,共放流各类优质鱼苗(种)500多万尾;筹措渔业产业项目资金60万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4390亩,投放鱼苗6.6万斤,建设示范基地2个600亩、示范点40个2278亩、示范户258户1512亩,提高渔业产量,帮助农民养殖收入。五是夯实畜禽种业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畜禽水产资源普查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与工作保障,组建普查工作队伍,加大普查知识培训,按照应统尽统、即查即报的原则,组织各乡镇普查员开展畜禽水产资源普查,对普查出来的畜禽水产资源进行甄别、统计与录入,全面完成首阶段的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共普查出湘西黑猪、巫陵牛、滨湖水牛、呆鲤等地方畜禽水产品优质资源,新发现武雪山羊、永顺凤头鸭等2个畜禽资源。六是强化特色养殖项目建设。为705户养殖户的8140头能繁母猪购买保险,补贴保费58.608万元,160户的2420头能繁母猪因病因灾死亡,获赔363万元;承保能繁母牛2000头,补贴保费38万元,119户的216头能繁母牛因病因灾死亡,获赔122.58万元;为71户养殖户的56250头育肥猪购买保险,补贴保费216.0691万元,71户的3833头育肥猪因病因灾死亡,获赔228.88万元;建设牛冷配点6个,完成配种胎次813胎次,改善牛肉品质,提高养殖效益。七是科技推广成效突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成立养殖业科技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组,强化组织领导,因地制宜,深入相关乡镇开展养殖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推行先进养殖技术,解决养殖难题,有力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来,共举办动物疫病防控、湘西黑猪养殖、稻田养鱼等养殖技术培训10余次,参训人员达4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开展技术服务700多次,解决养殖难题1000多个,帮助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40多万元。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县养殖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当今病毒变异快,交通运输发达,动物运输频繁,疫病传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防控任务艰巨。二是养殖项目匮乏。近年来,上级业务部门给予我县养殖业发展方面的项目支持极其有限,加上我县财政紧张,无法对相关项目进行配套,一定程度上制约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基层防疫队伍弱化。乡镇对动物防疫员管理不够规范,普遍存在畜牧编制被挤占、畜牧人员安排他岗、空缺人员没有及时填补等情况,导致基层防疫队伍力量日趋弱化,严重影响畜牧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2022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疫情防控工作方针,严格按照省、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并指导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以及常规免疫工作,落实防控工作责任,落细动物疫情各项防控关键措施,确保防疫密度,保证免疫效果,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严防非洲猪瘟、牲畜口蹄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流行性事件发生,为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全面提升生猪养殖水平。全面落实生猪生产基本保障任务,进一步夯实生猪基础产能,促进生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强化生猪养殖技术指导,切实加快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实现生猪养殖依法依规生产。加大县域内大型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力度,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和稳定生产,加快全县生猪养殖转型升级。2022年底,全县生猪出栏力争达到23.5万头以上,生猪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三)着力提高养殖废弃资源利用。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认真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极力争取并扎实推进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引导规模养殖场(户)完成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县养殖粪污综合治理水平。严格落实环保各项制度,严把养殖准入关,加大养殖监管,督促其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规范养殖生产,抓好2800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提升绿色养殖水平。

(四)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建设。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强化养殖技术指导,大力发展色养殖产业建设。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把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动物产业作为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突破口,加大牛品改力度,注重引进优良冻精提高生产性能,提升肉牛品质,加快草食动物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湘西黑猪、湘西黄牛、稻花鱼、凤头鸭等特色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