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2020年健康扶贫重点工作
永顺县2020年健康扶贫重点工作
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巩固之年,根据《永顺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永办发〔2020〕2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为持续提升脱贫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健康永顺建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在每个乡镇拥有1所功能较全的乡镇卫生院,有2名以上的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化的卫生室,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目标,有效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特惠保个人缴费财政代缴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0%、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扶贫特惠保参保率100%。
(二)继续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县域内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就医程序,为贫困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切实减轻患者就医垫资压力和经济负担。
(三)进一步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进一步优化“一站式”结算报销系统,切实为贫困人口患者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结算服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总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的以上,不超过90%。
(四)继续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对罹患29种大病的贫困人口继续实施定点医院集中救治政策,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推进按病种收付费工作,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严格落实29种大病患者个人自付部分由县级定点医院给予50%的减免的政策,总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经济负担。
(五)建立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机制。贫困人口住院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救助、定点医院减免、医疗救助帮扶等六重保障后,政策范围内自付医药费用个人支付仍有困难的,影响到基本生活,有返贫现象的,加大医疗救助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大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做到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合格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每个建制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生(含助理),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基本科室设置,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龙头的医共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实现“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
(七)进一步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优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对已经核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签约医生或医生团队依据病种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供服务,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八)保障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妥善治理过度保障。坚持医疗保障现行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标准,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用药保障政策和门诊统筹,执行特殊病种门诊报销政策。妥善治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免起付线、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减半、农村低保户、大病患者住院享受财政兜底80%政策等过度保障政策。自2020年5月1日起,建档立卡户住院起付线执行与一般农户同等标准,在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综合实际报销比例达85%,不超过90%,县域外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强化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工作,按照医保发〔2019〕57号文件要求,对贫困人口综合保障在2020年底前平稳过渡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健康扶贫工作组织领导,继续成立全县健康扶贫作战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宋维荣任组长,县政府办、县编办、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发改局、县教体局、县残联、县妇联、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田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和细则,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扶贫工作。
(二)保障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向省、州汇报,争取多方筹措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资金,进一步加大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公共卫生项目等方面的健康扶贫投入。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报纸、电视、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措施、有效做法、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健康扶贫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满意度、获得感。
(四)创新健康扶贫形式和途径
各乡镇、各部门要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重点,建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数据库,实行常态化管理、动态跟踪、适时服务,锁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实现精准扶贫。 加大健康扶贫与社会兜底保障、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的衔接,形成合力,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