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总 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州人社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改革谋创新,依法行政转职能,稳中求进促转型,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是强化劳动力资源数据系统维护。我们按照省州统一要求,组织全县各乡镇相关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对省平台系统内贫困劳动力的当前就业、薪酬、参保、培训等情况进行了一一核实,并在系统内进行及时更新;确保系统内数据与扶贫办数据实时动态对接更新;303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每个村(居)明确了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进行了业务知识和系统操作培训,所有就业扶贫政策落实全部在系统内操作,及时在系统内对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和培训信息推荐。二是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我局举办了8场大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与湘潭市、长沙市、济南市历下区开展了专场招聘会,累计有282家省内外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8000多个,参加招聘会人数累计达到了32000多人次,3853人达成意向性协议,342名就业困难人员现场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210人,完成州定转移就业目标任务的101.16 %;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833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 101.83%;新增创业主体1121户,完成州定任务的112.1%;带动城乡就业人数1876人,完成州定任务的125.1%;带动城镇就业784人,完成州定任务的104.53%,城镇新增就业4116人,完成州任务的12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1人,完成州任务的11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2人,完成州任务的119%;三是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我局联合举行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永顺县选拔赛——暨永顺县“就业杯”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预选赛。组织参加湘西州“310”工程及创业领军企业评选。联合承办了2018年永顺县首届特色产品推介会活动,通过营造氛围、摸底宣传、各种活动,确认创新创业示范企业6家,创新创业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社5家,创兴创业示范个体105个,带动就业1258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81人。四是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制订《永顺县2018精准脱贫培训实施方案》,以195个扶贫村的建档立卡户为主要培训对象,结合学员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行流动招生、流动培训,随到随学,订单培训定向输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开班模式,今年共完成各类培训人员7362人,完成年任务7300人的101%,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12人,完成年任务150人的确141%;组织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人数238人,完成目标任务230人的103.5%。五是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及回收,今年我县为181户各类创业贷款对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810万元,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10万元,完成州任务的101%,通过创业贷款扶持,带动我县城乡就业近700人。六确保失业保险征缴,在摸清底子、核实所有应参保单位缴费人数及缴费基数的基础上,把所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个人应缴费即工资总额的1%部分代扣到位,部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也代为扣缴。收缴失业保险费182万元,完成州局下达任务160万元的114%。
(二)社会保障持续有力。
一是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截止10月底,参加企业养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达到21396人、 20635人、451540人、15620人、28300人、11741人、2139人、125524人,分别征缴基金18728万元、10099万元、8128万元、304万元、1696万元、16020万元、182万元、1894.13万元,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新开工的工程建设项目工伤参保率达100%;二是继续抓好社保服务优化。在政务中心设置了社保卡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咨询及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整合民政、卫计等部门医疗救助职能设立了 “一站式、一票制”结算服务平台,患者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民政救助和大病保险进行同步报销补偿;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三是继续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开展被征地农民身份认定工作,县人社、国土、经管抽调专人联合办公,集中会审,确认了灵溪镇、芙蓉镇、永茂镇、首车镇、石堤镇、万民乡、塔卧镇、毛坝乡、万坪镇、泽家镇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保对象共4141人。四是继续抓好医疗保险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了医疗保险机构改革,撤了并原职工医保中心和原城乡居民医保中心,成立了县医疗生育保险管理服务局,实现了机构整合、队伍融合,“三保合一”全面到位。五是继续抓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加强基金预算管理和基金内控制度建设,坚持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树立基金安全红线意识,确保统筹基金在可控范围内安全运行。
(三)人事人才管理有序开展。
一是继续做好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参评(不含教育)高级职称人员66人,中级职称人员40人,初级职称人员11人。二是人事招录考聘有序开展。我局坚持依法依规组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人事招聘工作,打造阳光人事,确实全程零差错、零失误、零投诉。2018年我县招录公务员40名,公开遴选了1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遴选教师57名,公开引进了急需紧缺人才32名,公开招募了2018年“三支一扶”人员6名。三是继续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完成了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新晋职称岗前培训工作88人,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高级职称任职培训工作157人。完成42个流动人员人事代理服务和422个高校毕业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录入。四是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稳步进行。按时完成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级晋档2276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增加薪级8309人,全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增加薪级6880人,差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增加薪级1429人。按上级要求落实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的审核工作。
(四)劳动权益保障和谐。
一是坚持开展专项检查执法活动。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检查用工单位900余户,对发现的8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了现场协调处理,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万余元;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与各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工作小组,对我县职业介绍场所和用人单位的招用工行为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共检查职介场所和用人单位2家,销毁虚假和非法广告2件;二是加强监察仲裁效能建设。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59件,立案6件,为劳动者追讨工资504.2万元,涉及劳动者538人,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仲裁受理案件34件,结案13件,结案率为100%,受理案件119件,结案75件,结案率为70.75%。涉及金额67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严格推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报酬保证金制度,共有279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缴存2356.17万元农民工劳动报酬保证金。
(五)重点民生实事继续推进。
根据省州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和有关要求,出台了本县重点民生实事实施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5月10日召开了重点民生实事启动会议,开展了半年督查和上门业务指导,按要求给上级搞好汇报和上报,落实考核任务。截止11月下旬,14项考核指标中,除“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和“城镇棚户区改造”2个项目完成80%以上,其余12个项目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移就业压力大。我县城乡劳动者特别是贫困劳动者文化层次普遍偏低,职业技能普遍缺乏,而发达地区用工需求以技能性人才为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近就地就业空间有限。
二是社会保障压力大。社保扩面难度不小,基金增收面临的困难增多,企业社保待遇持续提高,健康扶贫力度不断加大。
三是就业资金压力大。永顺县是人口大县,财力不足,本级财政支持配套能力有限,上级分配的就业专项资金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的需要。
四是医保参保基数过大。我县《关于做好2018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永政办函[2017]94号)文件没有统筹考虑到参加职工医保人员、务工人员在外参保、在外读书人员在校参保等情况,致使我县参保基数明显过大,与实际不符,影响我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三、2019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稳岗补贴、乡村保洁员计划等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扩大扶持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继续推进创新创业示范州和创新创业示范乡镇建设,加快创业贷款发放进度,全面完成芙蓉镇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工程建设;继续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实行分类培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受益面;加大精准脱贫转移就业脱贫工程推进力度,加快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和用工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对外劳务协作对接,与历下区合作建设好两个“扶贫车间”;坚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向选择平台。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保扩面征缴,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民营企业、建筑行业、服务行业、被征地农民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和基金征缴力度,力争应保尽保,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认定及参保缴费工作,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后顾之忧;做好劳动社保、医疗保险资金调度工作,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完善社保基金内部监管审计制度,提升系统内自我监管能力,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加快社保信息建设速度,实现社保卡“一人一卡”,逐步推广社保卡功能应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并落实 “安家费”等配套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为县域经济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认真落实专业技术评审的相关政策规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评审社会公信度,为农村基层和企业实用人才拓宽上升空间;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做好人才推介、培训、交流调配和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对行政表彰奖励申报审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审批的综合管理,落实好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档晋级工作。
四是进一步完善劳动维权体系。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尽快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升格后人员配备,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管理,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联合有关部门继续在全县范围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非法用工、社会保险费征缴、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常态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举报各类劳动人事投诉案件,优化劳动环境;扎实推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保证专户专管,专款专用,解决农民工工资难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