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民政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永顺县民政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10 09:10:00 字体大小:

2019年永顺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民政发展理念、打赢兜底保障攻坚战、推进民政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民政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各项民政工作成效显著,树立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良好形象。

 

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

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一是全面提高社会保障兜底对象标准和救助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6000元和3840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351元和201元,散居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年供养标准分别达7500元和4920元,集中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年供养标准达90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达到100//人、60//二是及时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全年将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89亿元。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274546621人(社会保障兜底一类对象14063261人,每人每月补助320元;社会保障兜底二类对象16424080人,每人每月补助260元;社会保障兜底三类对象1168326123人,每人每月补助190元;农村低保四类对象33945696人,每人每月补助180元;农村低保五类对象46207461人,每人每月补助170元)。从7月份开始,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水平达到了201元,超额完成省定工作任务指标;城市低保对象30706613人,发放城市低保金3024.72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481.77万元;临时救助819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80万元。三是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出台了《永顺县社会保障兜底对象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永顺县低收入不达标家庭摸底核查工作方案》、《永顺县关于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工作的通知》等。实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一户一档并实行分类管理,实现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已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已全部纳入建档立卡户,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完成农村低收入不达标家庭核查工作。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在56月份对乡镇上报的892户农村低收入不达标家庭进行了上门入户核查,通过核查不达标的家庭将通过解决公益性岗位、民政救助等方式使其家庭达到一超过标准,将5331238人纳入了兜底或农村低保,为56户收入不达标家庭解决公益性岗位56人。五是运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成申请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指标任务。对新增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进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作为县民政局审批的流程,新增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经济状况信息化核对比例为100%,超额完成了省定工作任务。完成四类人员代缴基础养老金信息核对工作。通过数据比对,2019年需要政府代缴基础养老金的四类特殊人员共计4万人,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户10862人、城乡低保对象25381人、城乡特困人员739人、重度残疾人3018人,共需代缴资金400万元,已按时全部代缴到位。是对标对表开展清零工作。对州审计局、州攻坚办、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交办的问题即行即改。同时开展三清零工作,及时同县扶贫办、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县公安局进行数据交换核对,确保信息及时更新清理到位。
    ()进一步规范事务管理,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切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加大村级四个民主建设,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县所有基层组织都加挂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牌子,实现了财务、村务大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全年不少于四次,公开率均达98%二是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做好图录典志编纂工作,提升地名文化承载功能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完成永顺/古丈边界线联检任务,维护边界和谐稳定。四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医养结合的永顺县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大楼项目,已完成主体验收,老区项目竣工验收,万坪敬老院、福佑公墓山等项目正稳步推进。是增强民政服务能力,稳步推进我县社工站建设工作社工站建成后,社工助理紧贴民政业务,在社会救助、残疾人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领域开展服务工作乡镇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成效初显是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对全县182个社会组织进行了年检,依法注销社会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个;开展社会组织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扫除黑恶势力,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活动,广泛开展送资金、送项目、送岗位、送技术、送知识、送健康、送爱心七送服务活动,通过联创共建,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基础,为贫困村输血造血,真诚帮扶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大局。

 ()突出社会专项事务建设,优化民政公共服务职能

一是抓好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 937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937人给予救助,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其中:外省受助人员626人次,本省受助人员299人次,地址不详12人,救助重点精神病人9人次,救助资金48万元。二是全力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殡葬优惠奖补、处罚措施,强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文明治丧意识集中治丧205集中安葬156火化94,集中治丧率67.76%,集中安葬率51.57%火化率31.07%三是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为婚姻登记窗口增添媒体宣传系统、办公设备等便民设施截止目前,累计办证5777件次,其中结婚登记2881件,离婚登记1315件,补领结婚登记1507件,补领离婚登记74件。四是福利慈善工作管理有序。对我县散居孤儿按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打卡发放孤儿保障金,全年136名散居孤儿发放孤儿保障金163.895万元。积极开展筑梦湘西·益路同行爱心助学、健康饮水·点亮乡村惠民活动,帮助申报“hello小孩爱心套餐公益、慈爱阳光班生命之光大病救助等公益慈善项目,组织关爱贫困孤儿助学、相约99公益日募捐活动,筹集慈善资金147万元,让慈善成果惠及困难群众。五是高龄老人福利得到保障。125090—99岁高龄老人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高龄津贴75.62万元,为30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金11.84万元。是福彩销售趋于稳定截止11月底,福利彩票电脑票1393万元,即开票87.8万元,中福在线销售厅销量3382万元,总体销售趋于稳定。

(四)夯实工作基础,民政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以党建为统领,深入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认真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立足民政职能,查摆问题,抓好整改落实,提升为民办事服务水平二是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两个责任落实。认真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专项整改进一步健全《机关内务管理制度》,在全局上下营造积极向上、公平正义、廉洁高效的机关环境。三是搞好信访维稳工作。接待来人来信和网上信件共计220多人次(其中优抚对象25人次、低保对象140多人次、特困群众残疾人等社会救济对象40多人次、其他对象20人次),上级交办信访案件55件(其中网上信访件22件、省委巡视组交办件16件、上级领导交办3件、纪委督办件2件、12345热线涉贫信访12件),已调查落实和书面答复意见55件,办案结案率为100%以上。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为政府和社会化解了一些矛盾,确保了民政信访形势的基本稳定。

 

2020年工作计划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新使命,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加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二是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完善乡镇民政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农村基本民生保障短板三是更好地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指导基层群众自治、协调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的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更好地发挥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将养老、孤弃儿童、区划地名、婚姻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提供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二、以五化民政建设为动力源泉,提升民政发展质量。一是将五化民政建设纳入重点改革事项,主动作为,积极汇报,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二是着力加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救助站、婚姻登记机构、殡仪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取统筹调配、择优安置、社会招考等方式,配齐配强民政工作人员促使基层民政人员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四是坚持互联网+民政理念,推动民政综合业务平台向乡镇推广,安全可控、简单实用、便民利民的民政信息化服务基本成形,民政工作效能大力提升;五是要围绕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需求开展五化民政建设,确保工作接地气,确保提升民政事业发展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统筹推进民政兜底脱贫。一是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分类保障。做到对象认定要互相衔接、保障政策要相互衔接、目标考核要相互衔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照料服务。进一步强化制度衔接、细化完善收入认定办法、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等措施办法,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性政策,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力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特困人员、孤弃儿童、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留守人员等的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坚决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四、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一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机关文明创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责任,加强财务管理审计,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二是推进乡镇社会工作站全覆盖,不断提高基层民政经办能力,打通民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民政政策创制,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统计管理,民政基础数据要一门清,逐步实现资金跟着数据走、项目依据规划定,最大程度发挥民政资金社会效益;四是完善专项事务管理。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文明新风;五是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增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完善村规民约,促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六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