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2016工作总结

2016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2 09:27:22 字体大小:

2016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下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工作原则,大力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改造风景区保护管理措施,稳步提升整体配套服务水平,使景区呈现健康稳步发展势头。全县今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11.46万人次,同比增长28.8%。实现旅游总收入26.22亿元,同比增长38.55%。其中芙蓉镇景区接待游客44.5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53.76万元。漂流景区接待游客18.5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465.12万元。老司城景区接待游客36.8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62.95万元。

一、2016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启动景区项目建设,规范景区建设行为

    1、启动项目建设程序。根据州发改社会〔2016〕214号批复,猛洞河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60万元,地方配套24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基础软件平台、应急救援指挥调试中心建设和标示标牌设置。规划设计招标永发改〔2016〕290号文件已批复、但按县里领导要求,待组建文旅集团公司后再统一规划,目前已暂缓建设。

2、规范景区建设行为。依法依规对张花永小连接线牛路河大桥、泽王公路列夕大桥进行了选址核准报批。同时加大对违规建设行为的查处。每月至少5天对施工项目进行巡查,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违规建设行为,督促施工单位规范工程施工行为。

(二)开展景区资源环境巡查,落实资源保护措施

一是资源保护管理齐抓共管机制形成。今年以来,景区内各乡镇和有关县直部门立足职责、发挥作用、加强合作,认真贯彻《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将景区资源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在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了联动和衔接合作,认真执行了资源保护会商制度,共同讨论和解决景区资源保护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资源保护管理网络日趋完善。下发了《2016年猛洞河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工作方案》,制定完善了信息员的工作职责、考核和奖惩办法,从景区所在乡镇和村组聘任了26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业务知识熟悉、体能较好的在职乡镇、村干和部分群众任资源保护信息员,并督促科室负责人、景区乡镇分管责任人、资源保护协管员深入一线,坚持开展景区巡护和检查。同时加大日常工作督查考核,先后对履职不力和责任范围内出现破坏行为知情不报的3名信息员进行了经济处罚和训诫。三是破坏风景名胜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由于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事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各种利益诉求不一致,因利所驱,破坏资源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今年来,科室努力克服人手不足等困难,独立或与相关部门共受理典型案件4起,其中:非法捕鱼1起,共缴获捕鱼工具4套,批评教育违法人员4;无证伐木1起,涉及0.9方,罚款200元;非法建设1起,涉及违建面积500余平方米,查处6人,目前尚在履行程序;烧荒火灾1起,过火面积15亩)。同时,接受并办结群众电话反映50件次,制止乱倒乱堆等破坏资源行为12人次。

(三)规范旅游经营秩序构建平安和谐景区

1、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宣传工作。加强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的宣传,制作了相关横幅、标语,发放资料200份,提高了景区内居民对景区资源保护的意识。二是市容市貌工作。每天2次对芙蓉镇景区古街进行巡查,制止占道经营和出店经营,乱摆现象基本杜绝;每天1小时一次对芙蓉镇芙蓉路至新市场进行来回巡查,制止车辆乱停乱摆和户外广告乱扯乱挂等现象。三是整顿散客市场,严厉查处出租车违规搭载散客,共处理2辆违规车辆,训诫8人。四是旅游秩序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签订餐饮经营管理责任书,要求餐饮经营户搞好环境保护,注意食品卫生,并在经营点醒目位置树立固定价格牌,明码标价,文明经营,诚信经营。78月内,我处集中组织人员在漂流景区开展旅游秩序综合整治,查处抚志乡游客服务中心附近占道经营3处,对出售水枪、水瓢的船只进行登记,查处杀水枪事件一起,并协助漂流公司解决一起劳动纠纷。

2、强化景区安全生产。一是加强安全检查和人员培训。7月初,我处组织景点圈公司对其办公楼、哈妮宫宿舍楼,打气泵房、充气棚、船只滑道、游服中心、牛路河接待站、拖船滑道的用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排查。根据芙蓉镇和猛洞河景区的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在漂流景区照相点检查生活用火,给摊主进行宣传防火、防洪措施,将灭火器配备齐全,并对景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二是设置必要的保护设施。十一月下旬,处理针对漂流起点哈妮宫门面后坡常滚落岩石对游客和经营户造成生命安全隐患的问题。处里及时开会商定保护方案,并拿出资金13万余元,对门面被砸烂、屋顶瓦面受损进行了全面维修,同时设置了80余米长的护坡围栏,解决了后山落石伤人隐患。

(四)落实党建责任,强化内部监督

1、始终坚持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科室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

2、强化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认真开展廉政微信“五进”活动,在职18名干部关注了“三湘风纪”和“溪州清风”。二是出台了猛管处“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扎实开展党员、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清理工作。四是认真开展机关事单位人员在编不在岗专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制度。四是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考勤制度,坚持一月一通报,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五是坚持廉政督查。在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处党工委及时对干部职工提出具体明确的廉政要求,有效地杜绝了公车私用、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六是坚持及时办理。对接到的意见、建议、问题、投诉,及时进行梳理归纳,及时受理、调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强化

1、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进一步完善。严格按照扶贫户识别程序,采取召开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大会对评选出的贫困户一一识别。经公示后,合作村重新识别贫困户186户,563人,打洞村重新识别贫困户160户,425人。

2、精准帮扶、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调整落实扶贫工作队伍,组建机构,着实扎实开展。二是突出重点,抓好扶贫项目建设。科洞组部分地段道路硬化和村卫生室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2万余元。三是着力两村班子建设,搞好村社会事务工作,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用于同建同治,精准扶贫宣传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分配不合理,致使群众自愿保护意识匮乏

当前,猛洞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破坏很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部分群众包括景区内的村民、游客认识不够,对景区资源的爱护意识欠缺,存在违章占地、破坏植被、开山采石、乱涂乱画、损坏设施等行为。

(二)景区名胜资源保护合力不够

景区资源保护涉及林业、水利、文物、环保、旅游、国土、交通、民政、公安等部门,当前景区资源保护联合执法合力不够,我处人员编制、财力都很有限,且没有前置审批权力,难于全部完成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重任,需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三)景区名胜资源保护投入不足

旅游财政投入远滞后于风景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投入不足,致使风景名胜资源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直接影响到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资金的落实,很多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同志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创新意识、信息宣传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