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耕还林为契机 打造绿色湘西名片

来源:湘西州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9-10-29 字体大小:
       今年是我州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州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抓好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一项重大历史责任、一项核心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昔日濯濯童山变为绿色海洋,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荣誉和称号。

  绿色发展成为核心战略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州的成功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更是广泛传播了绿色理念,推动了发展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方式的变革。

  一是规划引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全域规划,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提升内涵,讲求实效”的建设思路,科学编制《2001-2018湘西州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绿色湘西建设规划》《湘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湘西州千里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湘西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题规划,州委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打赢绿水青山保卫战,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的号角。

  二是抢抓机遇。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州永顺县试点;2001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湘西,作出了支持湖南退耕还林300万亩的重大决策,我州积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在全州8县市全面铺开退耕还林工程。 20年来,我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20.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2.4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92万亩,封山育林25.7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5.66%,成为湖南省退耕还林主的战场。全州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51.5%增加到70.24%,森林蓄积量由2151万立方米增加到4643万立方米,森林面积由1152万亩增加到1346.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和生态效益价值量位居湖南省14个市州之首。2002年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收到《湘西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汇报信》后,欣然批示:“很好、对头。” 2002年12月,全国退耕还林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州召开,湘西州退耕还林工程“八个到位”的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

  三是高位推进。从退耕还林初期的“生态州”建设,到后来的“八百里绿色行动”“千里生态景观走廊”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每一个阶段,每一项工作,每一幅蓝图,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上带下、精锐尽出、全民参与,层层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各部门分头落实的工作机制,各项指标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五个文明绩效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湘西”成为湘西300万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

  生态保护放大绿色优势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创新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切实提升生态资源管护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一是出台保护政策。州委、州政府相继出台了《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管理办法》《关于实施生态州建设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湘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里生态走廊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绿色湘西”建设。同时,州人大常委会发挥少数民族自治州立法优势,先后出台了《关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建设的决议》,《关于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护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一批生态文化保护法规,加大林业、生态环保执法力度,州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开展一次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活动,州政协每年开展一次生态建设和保护调研视察活动,确保各项政策执行落到实处。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深化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改革,全州119个乡镇林业站、19个木材检查站纳入行业管理,1218名工作人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基层林业站“归属不清、罚款养人”问题成为历史;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州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林场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工资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创造性落实国家生态转岗脱贫政策,在国家和省分配4221名生态护林员转岗指标的基础上,自筹资金,落实贫困人口转岗生态护林员7373人,为省分配计划的174.67%。2007到2013年,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连续七年对我州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国家级核查,核查结果表明:成林率、管护率为90%以上。多年来,全州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没有发生重大林业灾害事故。

  三是强化资源培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森林公园5个,湿地公园7个,地质公园6个,林场667个,总面积达到583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划定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718.5万亩,国家天然林保护面积290万亩,落实森林保险面积1023万亩。近年来,中华秋沙鸭、桃花水母、红点齿蟾、脆蛇蜥、蓝嘴鸥等濒危物种相继在我州境内发现。目前,我州的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三项指标,分别列全省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五位;植物种类占全省总数的51%,动物种类占全省总数的78%,享有“中南地区物种基因库”“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地区”等美誉。

  生态惠民工程提升百姓获得感 

  主动顺应人民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着力增“绿量”、提“绿质”、惠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我州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34.42亿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等九大创森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120万亩,绿化裸露山地4.78万亩,绿化公路450公里、水岸560公里,创建美丽乡村1200个;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城镇绿化率达到41.87%,乡村绿化率达到36.59%,通道绿化率达到83%;有4个乡镇入选“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4条高速公路获评“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2条县域公路获评“湖南省最美公路”,空气质量列湖南省第一,2018年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二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在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带动下,全州形成了“林药、林果、林茶、林畜、林旅”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成了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的椪柑和百合基地,特色产业面积达到358万亩,年产值256.45亿元,带动15万人脱贫,“湘西猕猴桃”“古丈毛尖”“泸溪椪柑”“神秘湘西游”等绿色产品享誉省内外 ,2018年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9.2亿元。“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是落实生态补偿政策。自2000年以来,退耕还林工程惠及我州114个乡镇、1798个行政村、39.8万农户、16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万余户38.32万余人;累计获得退耕还林补助59.4亿元、生态公益林补助11.01亿元、天然林补助1.32亿元。退耕农户户均获得钱粮补助14380元,人均获得3533元。退耕还林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并实现了脱贫致富。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留言评论】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