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绿色富民路更宽——写在我州“退耕还林20周年”

来源:湖南省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9-08-28 字体大小: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州实施20年来,武陵大地在扮绿濯濯童山的同时,湘西州坚持绿色惠民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在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油茶造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全州林业产业跳出以木材加工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形成了林药、林果、林禽、林畜、林旅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已成为推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  

  截至2018年底,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129.2亿元,创建国家级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园2个,濯濯童山已变成了脱贫富民的金山银山。  

  林地变成聚宝盆  

  在永顺县最高峰羊峰山下,万亩油茶林连绵起伏,蔚为壮观,这片油茶林已成为石堤镇羊峰、青龙、狮子、毛土坪村民的“致富林”。  

  多年来,永顺县充分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大力抓实油茶产业发展,把油茶产业作为巩固退耕还林的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推进,石堤镇羊峰万亩油茶扶贫示范园就是该县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之一。  

  羊峰万亩油茶扶贫示范园位于4个村境内,涉及农户2069户、7906人,建设规模10500亩,中心区域高标准建设4000亩。自2010年以来,示范园通过对原有林地进行深挖垦复、合理修枝整形、调整老林油茶株数密度及科学管理,提高单株产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49人脱贫增收。  

  石堤镇青龙村建档立卡户龚景志受惠于油茶产业,实现脱贫,走上发家致富路,一家人从以前小木房搬进了两层楼的新砖房。  

  龚某志家有5口人,因病、因缺技术导致贫困。实施巩退以后,龚某志一家将责任山25亩油茶林进行低改。如今,每年收获茶油300公斤,收入达到3.6万元。  

  油茶产业不光是富了永顺这一方百姓,更成为带动我州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利器”。2018年底,全州油茶种植面积94万亩,年产值3.64亿元,建成省级油茶产业园5家,成功创建了永顺、花垣、泸溪等3个国家油茶重点县,全州油茶专业合作社(协会、经济组织)250个,油茶产业扶贫参与户数17902户、70744人。  

  除了油茶,我州还建立板栗、核桃、猕猴桃、金秋梨等林果面积60万亩,产值达6亿元。  

  花药香飘满湘西  

  4月29日,位于花垣县麻栗场镇各渔村的花垣梓鑫玫瑰园开园。漫山遍野的各色玫瑰娇艳浓烈,等待着游人踏着晨露,披着朝霞,来穿越花的海洋,呼吸芬芳花香。  

  梓鑫玫瑰产业园于2013年开始建设,到2018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规模达2174亩。  

  目前,梓鑫玫瑰产业园种植基地涵盖麻栗场镇、龙潭镇两个乡镇7个村组,涉及623户2741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56户761人。产业园以“土地流转 用工 分红”方式,助力贫困户每户平均年增加收入4000元。截至2018年底,已帮助475人脱贫。产业园也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被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据统计,全州现有苗木花卉经营大户638户,面积2.6万亩,从业人员2500人,年产值3.1亿元。  

  除了花卉苗木,我州大力引导农户种植中药材,不断拓宽老百姓致富路。当前,我州开发重点药材专业乡镇20个,种植厚朴、黄连、金银花等木本药材面积达25万亩,产值15亿元。建有3家省级产业园,5家省级龙头企业,总经营面积5.67万亩,年产值3.86亿元。  

  在花垣县,通过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公司 基地 专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使农户零技术风险、零市场风险,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东晟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等药材种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全县桑树、虎杖、吴茱萸、瓜蒌等品种药材形成了规模种植。2018年底,该县共有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20余家,桑树、虎杖、吴茱萸等大品种药材种植面积2.96万亩。  

  林下种养助增收  

  退耕还林使传统农用坡耕地资源大幅度减少,林下可利用空间大面积增加。在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各地群众利用丰富林业资源,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林下经济产业,实现了脱贫增收。  

  青山环绕的龙山县红岩溪镇卜纳洞村,金龙湾家庭农场里一串串刺葡萄圆润紧实,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架子,周亚容高兴地说:“今年葡萄园又要迎来大丰收了,基地100亩葡萄大概可以收获二三十万斤。”  

  周某容曾因劳动意外导致手部残疾,而丈夫彭吉武也因一场车祸导致腿部残疾。但他们没有被命运的残酷击倒,在政府和相关部门鼓励和帮助下,夫妻流转1000多亩荒山,开垦荒地,经营起家庭农场,种植刺葡萄、杨梅,养殖蜜蜂。  

  2015年6月,彭某武成立龙山县吉武高山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种植、养殖。近3年来,带动300户农户种植刺葡萄1000余亩,中蜂养殖200户800多桶。  

  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合作社还为附近村寨村民提供务工岗位,卜纳洞、打溪、头车、毛坝、半寨等村寨的农民都纷纷前来务工,每年为村民发放工资20多万元。  

  毛坝村贫困户龙武跟着彭吉武种葡萄走上致富路,他激动地说:“跟着彭大哥干,我放心。”  

  7月2日,周某容夫妇又来到召市镇双溪村等地,为159户扶贫户送去600箱蜂种,给村民提供蜂种、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吉武高山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只是我州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到2018年底,全州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达到553家,参与林下经济农户达18.52万户,经营面积187.82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9.2亿元。全州有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4个、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社16个、林下经济示范建设项目36个,林下经济成为生态扶贫工程的重要一环。  

  “荒山绿起来、生态好起来、人民富起来”,这是我州推动生态扶贫的真实写照。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我州走出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林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留言评论】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