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永顺县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2020年,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县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抢抓疫情造成的旅游“空挡期”,加快推进核心景区扩容提质,推动旅游经济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858.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18亿元。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科学编制,谋划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重大项目。做好顶层设计,编制永顺县“十四·五”规划,策划重大文旅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682.36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39.59亿元,其中有7个项目被州申报省重大项目。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完成芙蓉镇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征拆,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不二门温泉改扩建项目,其中温泉公园基本完工,温泉酒店挂网招标。猛洞河、芙蓉镇、马拉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万马归朝土司大营农旅融合等项目正在强力推进。三是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创产品研发,促进竹编、挑花、打花带等非遗项目的转化利用;举办传统民族节庆活动,打造《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全新的非遗行浸式演艺节目,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四是加快旅游景区创品夺牌。出台了老司城5A创建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目前露营基地完成了总体规划,进场道路开工建设;补充完善了景区内的标识标牌。五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进双凤村等6个最美乡村、司城村等1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识标牌制作安装、观景平台建设,建成旅游厕所25座;举办乡村旅游培训2期,培训人员达150人次。六是大力拓展旅游市场。今年来组织参加旅游推介、博览会等8次,永顺莓茶产品获全国旅游产品金奖。利用新媒体推介各景区景点,线上总点击量达百亿次以上,芙蓉镇景区成为全国知名网红打卡地。
(二)多措并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完成了对18个村(安置区、点)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补点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全面开始建设,预计1月底全部完工。二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县土家艺术团全年送戏下乡180余场次。全年免费送图书1500多册、春联700多副,建立连洞社区图书室一个。三是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文艺活动、阅读活动10余次,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四是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创作完成歌曲4首,《在一起》《最美逆行》《春消息》在州、省、国家级媒体刊播;《我们村的村花》获“放歌潇湘”银奖,土家族音乐合奏《锣乐土家》入选湖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优秀作品展演。五是提高广电覆盖能力。投资240万元建设“村村响”项目县级平台和终端补点工作。
(三)活态传承,提高非遗文物传承保护。一是组织了传习所和州级非遗代表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开展了土家族摆手舞、哭嫁歌、竹编3期非遗培训班和文化自然遗产日活动,组织了舍巴节、晒龙谷、土家年等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对接各媒体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活动,完善非遗传承考核机制,多次在芙蓉镇、济南等地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效果明显。二是扎实推进3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项目,加强文物日常管理,排查安全隐患34处。
(四)加强管控,提升旅游监管和文化执法水平。一是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10次,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检查涉旅企业13家,其中联合检查1次,发现安全生产问题2处;开展消防和水上应急安全生产演练。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开展旅游整治行动10次,检查旅游团队40个,打击“黑导”30余人,打掉无证经营旅游服务网点16个,规范旅游服务网点3家;2020年共接到旅游投诉34起,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三是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大力净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歌舞娱乐市场、出版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出动执法人员1240余人次,车辆60余台次,检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90余家次,警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余家次,现场教育未成年人20余名,处罚违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余家,停业整顿2家;出动执法人员280余人次,共检查歌舞娱乐场所130余家次,警告10余家次,要求立即整改3家。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成功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仍有一定差距。一是旅游投资能力欠缺。县域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十分匮乏,而旅游项目建设投资大,仅凭县级财力难以支撑。二是旅游招商项目落地难。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前期不扎实,项目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部分景区旅游市场尚未成熟,招商引资吸引力不足。部分签约项目涉及生态红线调整,难以落地。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核心景区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配套设施有待健全,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全县还未建成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
三、下步打算
(一)继续抓实全域旅游工作。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围绕“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狠抓提质升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民居改造、中高端民宿建设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抓好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助力脱贫攻坚;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文创产品;强化品牌营销,抓好老司城5A创建,提升服务质量,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加快落实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拟定7个重点项目,一是永顺县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2021年计划建设洞坎、高坪、咱河、科皮、双凤、金星、硕乐、西米、雨禾、卓福、中福、保坪等1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服中心、游步道、环境整治等;三是永顺县不二门温泉改扩建项目,2021年计划完成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及装饰装修,温泉拓展区水上娱乐园、景观小品完工,地下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四是万马归朝休闲基地,2021年计划完成农业休闲观光园,星空屋,生态公厕,标识标牌,智慧旅游系统配套设施,特色小木屋、土司农业展示中心建设等;五是猛洞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六是塔卧革命根据地旧址红色景区及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七是芙蓉镇旅游设施项目,包括芙蓉镇E地块酒店及文旅商业街建设、听涛山庄度假酒店、营盘溪河道综合整治、营盘溪景观及旅游吸引物、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认真筹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好春节、国庆、中秋等节日文化活动;持续抓好各类文艺精品创作,全年新创精品文艺节目3个以上;抓好乡镇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辅导;完成送戏下乡的州定目标任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对全县的“村村响”进行提质扩面,切实抓好日常维护工作。
(四)加大非遗文物保护利用。一是组织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好民族传统节庆土家年、土家族舍巴日、土家族晒龙谷活动;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建立永顺县文创产品品牌体系;加大对传承人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二是继续做好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工作;全面完成全县文物资源核查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