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 十二五期交通项目建设规划
永顺县十二五期
交通项目建设
规
划
永顺县交通局
二O一O年九月二十八日
永顺县 十二五期交通项目建设规划
编 制单 位:永顺县交通局
单位负责人:彭长生
项目负责人:戴春恩、谭华
参 加人 员:吴天顺
目录
第一章概述………………………………………………01
第一节建设背景及依据
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
第三节规划目标和原则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二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06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节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第四节公路网发展现状及评价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发展目标……………………………13
第一节公路建设规模
第二节公路发展目标
第四章环境保护…………………………………………16
第五章交通发展的对策…………………………………17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建设背景及依据
永顺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农业县,交通基础设施在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与外界政治文化交流、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中起着最直接、最基本的推动作用。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投资后,永顺县掀起大兴公路建设的高潮,全县公路逐渐向等级化、标准化、数量化方向发展。自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战略以来,村道建设突飞猛进,全县公路网络逐步完善。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张罗二级公路的开工建设,以及永顺县把不二门风景区、塔卧红色老区、猛洞河风景区、老司城古迹、小溪原始生态区、王村旅游区确定为六大旅游开发景区的定位,为交通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交通建设主要向公路升级改造方面发展。2002年,永顺县完成了展小公路,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启动了张花高速永顺段、G209国道永顺至龙山段二级路、S230小龙村至永顺二级公路、S230吊井至桑植三级公路等提质改造。为策应永顺,乃致湘西公路发展,永顺县着力于吉恩高速永顺段、黔张常铁路永顺段、G209国道永顺至保靖二级路、S306石堤至永顺二级公路以及乡乡水泥路建设计划,并已逐步分期实施。乡村公路因技术等级低、路面差、防护设施落后等原因,既增加了养护难度又危及着行车安全,严重地阻碍着农村脱贫致富,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旅游开发形象,束缚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农村公路改造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们依据《2000年—2020年永顺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永顺县交通十一五建设规划》、《永顺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规划》、《永顺县渡改桥计划》、《永顺县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计划》等,遵循交通建设原则,在综合考虑我县交通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公路发展现状,自然条件、资金筹措能力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安排交通建设项目,以达到以交通兴经济、以经济兴县的目的,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区域为永顺县行政区规划范围内国、省、县、乡、村道及主要站场、桥梁建设,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规划基年为2011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第三节规划目标和原则
按照坚持从发展社会经济和改善交通环境出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同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等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适应,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建设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进步,注重交通安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按照优先安排经济发展最为迫切,对资源开发及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重点解决有经济发展潜力、急需改造的公路,注重逐年资金投入平衡,逐步达到过境高速路、国省道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同时结合县财政状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运输的需要,确定和优化公路网的布局方案,明确提出构成公路的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标准、资金需求等,科学决策、合理安排规划方案的建设顺序,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第四节:主要结论
本次交通规划公路5333.45公里,投资1904019万元;安保工程227.8公里,投资6082万元;危桥改造855米,投资855万元;渡改桥 16245米,投资44570万元;新建桥梁3474米,投资5922万元;农村客运站50个,投资47050万元;农村招呼站569个,投资1138万元。规划实施后大大优化了县内公路技术等级结构和改善了路面状况,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和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面优化了交通营运环境,对促进永顺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加快永顺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永顺的知名度。
随着大湘西开发战略的启动,永顺县立足实际,把发展旅游事业作为重头戏,定位出土家王村古镇遗产休闲旅游、猛洞河漂流旅游、老司城古遗址怀旧旅游、小溪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不二门休闲游憩度假旅游、塔卧红色革命旅游六大精品旅游景点,描绘出了以旅游兴经济、以经济带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以建好经济出口路和旅游大通道为主体构思,以努力实现“五纵三横”(五纵:张花高速永顺段、吉恩高速永顺段、G209保靖至永顺至龙山二级公路、北门冲至万福至万坪二级公路、万家槽至万坪至万民三级公路;三横:S230永顺至抚志至小龙村二级公路、石堤至永顺二级公路、万坪至塔卧至西眉二级公路)为主体设想,以实现乡乡通油路为目标,以建设旅游公路为重点,为旅游事业创造出良好的交通环境。在张家界国际旅游景区和凤凰古城旅游景点的带动下,通过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挖掘自身资源潜力,打造出自身旅游品牌,抢占旅游市场,逐步实现旅游大县的目标。
二是拓宽发展面,为永顺县招商引资和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等级公路迅猛提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连通外界、县乡道直达乡镇的辐射状公路网络,开辟了永顺县以公路兴经济的崭新局面,加强了同外界的联系,增强了同发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永顺知名度,优化了投资环境。在庞大的旅游开发市场的诱导下,为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先列条件。
三是大大优化了交通环境,为永顺县运输市场向高标准、高性能、高便捷的现代运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现行陈旧的交通运输工具极不适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性能、高品味的乘运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农村运输业向文明、高效、现代运输业转变,有利于新型车辆占领运输市场,提高营运、客运效益;有利于提高安全运输水平,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加强车辆统一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倡导合法运输、文明运输;有利于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规范化、科学化、文明化的运输市场,维护正常的运输秩序。
四是加强了县城同各乡镇的联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永顺县农村脱贫致富创造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乡乡通油路及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的实现,重点产业公路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了县城同乡镇及各乡镇之间的联系,增强了经济、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促进了我县农村向现代化、文明化、科学化方面发展,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将极大地改变我县农村面貌,为农村重点烤烟、重点副业、特色经济、各种农产品的生产筑起了康壮大道,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便捷、现代的交通条件,为乡村人民生活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环境,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农村资源将得到有效、快速的利用和开发,各种小型企业将不断起步和涌现,自产自足经济将向经营性经济转变,创造出了极大的经济价值。
第二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永顺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东邻张家界市,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北临桑植县,南枕古丈县,东南同怀化地区沅陵县境毗邻。全县总面积380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850公顷。全县共有46个乡(镇),520个行政村,1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0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5%,非农业人口占11.5%。
永顺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西北与鄂西山地的交界处,并向江南丘陵过渡的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溪谷纵横,最高羊峰山海拔为1437.9米,最低小溪鲤鱼坪的明溪海拔162.6米,高低相差1275.3米,地势比降为44.6%,全境以中山、中低山山貌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岗地、平原多种类型交错分布。永顺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热量较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永顺县属沅、澧水系,酉水为沅水一支流,在县境河长67.5公里,杉木河为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的南源,在县境河长38.8公里,属季节河。林业方面,小溪、镇溪为原始次森林,杉木河林场次之,另有多处小型人工林场,加之多个自然风景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永顺县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县、农业县,农业人口为4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建国后,较长时期内以粮食经营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有种植业、林业、牧畜业、副业、渔业),并保持逐年上升势头,到1999年创造了全县农业总产值66183万元的新高,是1990年的3倍,以东南方最活跃,而偏远、交通不便的西北方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工业方面,乡镇企业于1990年逐渐兴起以酿酒、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为主。但发展很缓慢,96、97、98年创造高峰后(61472万元),由于外界产品冲击、管理不善、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出现严重亏损,工业发展逐渐下滑,历年工业总产值均低于农业总产值。
永顺县土地肥沃,为种植业提供了先列条件,水草较多,为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林木资源较丰富,为建筑、装饰、加工业提供了基础,旅游业虽一度萧条,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如猛洞河漂流风景区、不二门风景区、小溪原始次森林,老司城古迹、塔卧苏维埃旧址、王村千年古镇等都是了解永顺文化、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在张家界旅游业的推动下,在西部大开发的兴起之际,为我县发展经济、旅游业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机遇,永顺县已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主要产业,以便招商引资,推动工农业的发展。可见,搞好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工作,是永顺县全面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也是永顺县经济建设的需要。
第三节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建国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永顺县公路建设的兴盛时期,九十年代主要是实施乡级以上公路改造和村级公路建设,逐渐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密度主要聚集在中、南部。2002年展笔至小溪公路的竣工通车,实现了永顺县乡乡通公路的目标;2003年张罗二级公路完工,实现了我县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枝柳铁路永顺段共58.46公里,设有永茂、官坝、回龙、集坪、施溶溪5个站。永顺境内水路运输里程191公里,贯穿保靖、沅陵两县,是永顺县小溪、镇溪的主要交通方式。目前,永顺县公路年客运量在280万人以上,货运量在56万吨以上;水路运输年客运量为35万人以上,货运量以7万吨以上;铁路运输年客运量在54万人以上,货运量在11万吨以上。
由于水运、铁运偏于东南部,西、北、中因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限制,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而且运量因公路逐渐完善而逐年增加。相反,水运和铁运均为下降趋势。公路运输以其极大的灵活性、直接性、方便性成为永顺县交通运输的主力军。目前,全县近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各种开发项目已向乡镇摊开,形成了农村运输的趋势,主要因素为:一是永顺县以粮食生产为主,二是各种副业已兴起,三是农村加工业长久不衰,四是林木资源丰富,五是矿业开发已具雏形,六是农村经济发展快,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节公路网发展现状及评价
永顺县公路建设速度是较快的,初步形成县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国省道较为适中地架起县城通住四方的公路主体骨架,形成了由国省道分叉成县乡道,县乡道成放射状形成村道的公路网,但公路等级搭配不协调,技术状况不够乐观,弯多坡陡路窄是极普遍的现象。全县30个乡镇中通油路乡镇27个,不通油路乡镇3个(万民、润雅、小溪);通路村310个,通村率为97%,不通路村10个,不通村率3%。全县公路总里程3942.25公里,其中国道145公里,省道214.24公里,县道271.1公里,乡道729.9公里,村组道2582.01公里,公路网密度103.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有水泥路、油路758.47公里,占19.23%;砂石路3184.78公里,占80.77%。全县高速路76公里,占1.92%;二级路97.27公里,占2.47%;三级路150.17公里,占3.81%;四级路534.45公里,占13.45%;等外级路3085.36公里,占78.35%。永顺县县乡公路多数由县交通局和乡政府出资,选农民代表工养护,资金少,质量差,少数属晴通雨不通,适应一般客车、拖拉机、小四轮行驶,服务水平低。永顺县公路修建早,大多是各乡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个别乡道因水毁等特殊情况进行改线或改造后,多数公路因无资金改造而延用至今。但它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农村基建、农副产品的进出及人们文化、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改变了农村一穷二白的旧面貌,有力地推动着永顺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无法适应新形势。
过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公路建设主要是朝乡乡通路和村村通路方面推进,主要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增加公路数量之中,初步形成了县乡道连接国省道、汇集村道的公路网络,曾一度促进了永顺经济的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缺乏前瞻观念,忽略了规划高、低等级公路适当搭配和协调发展策略,过份的单一追求导致公路数量剧增而标准普遍低下。到目前为止,除G209、S306、S230小龙村至永顺段、张罗公路、部份县乡道属四级以上公路外,其余均为等外级公路,弯多坡陡、路窄面差、防护措施不足是我县公路主要特征,既增加了养护难度又危及着行车安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国家加入WTO后,这种落后的公路现状和隐藏的不安全因素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外招资引商工作,成为永顺县交通建设达不到质的飞跃的主因。
二、注重内通而忽略外通,无法拓宽发展面。
由于过去盲目建设,主张兴内而忽略通外观念,目前永顺县只有209国道、S230省道、张罗公路三条主干线与邻境保靖县、龙山县、桑植县、张家界市、古丈县相通,同时也构成了永顺县公路网络主骨架。这些主干线属国家宏观规划和侧重修建公路,客观上不是永顺与邻县最短、最理想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局限性地围绕主干线作文章,侧重于分支成县乡道、分叉成村道的内通工作,而缺乏与邻县默契配合、相互贯通观念,实施以县为中心的最佳联通形式。这种封闭式的公路网络成为我县一大局限:大多数乡镇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通,而相邻乡之间很少贯穿,与外县相邻的乡无路与外县直通而形成断头路,构成激活永顺经济的外部障碍,也构成调活邻县经济的一道屏障。
三、注重建设而轻视养护,无法树立整体形象。
永顺县属湘西自治州大县之一,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后,全县村道建设得到飞跃性发展,每年以近百公里数量剧增,初步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公路网络。由于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工作没有同步推进,造成顾此失彼。根据“国省道国养、县乡道县乡管道、村道村养”政策,实养公路里程为830公里,失养里程为3100多公里,失养里程为总里程的 80%。因永顺县属国家贫困县,县乡两级财力不足,造成县乡道养护不能到位,主要靠上拔资金对计划内的国、省、县道和部份乡道进行养护,路况差。特别是村道由无办公经费的村委组织村民投义务工管养,同时因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多,民工建勤工作很难开展,多属建后顺其自然,形势很不乐观。虽然部份村委一年组织村民进行一、二次整修,但不能从基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建养上的失调,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四、注重传统建设而忽略科学建设,无法打造交通生产品牌。
永顺县公路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修建,当时受多快好省的思想主导,在技术力量严重缺乏的情形下,凭主观意识建设,所筑公路技术等级低。后期建设中缺乏前瞻性,没有注重科学技术作指导和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之县财政配导资金不能到位,一时求成而忽略了较高等级公路建设,无法打造较高的交通生产品牌。就目前村道建设而言,传统的手工建设仍占主导地位。由于村民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科学的公路建设知识,有的甚至连公路基本常识都不懂,全凭主观直觉投工投力修建,所建村道技术等级低,弯多坡陡、路窄面差是其主要特征,既为目前农村运输业埋下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又增加了后期公路改造的任务,为未来交通工作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交通建设规模
永顺县地处湘西北枢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随着张家界旅游业的兴起和张罗二级公路的建成,龙山、四川鄂西一带车辆经永顺直入张罗路。而且永茂又是建有湘鄂川三省粮食储备库,为永顺县公路发展提出了较高的等级要求。永顺县为贫困县,资金筹备要分阶段进行,公路发展也得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从交通量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来看,逐年平稳上升,特别是从今年起,将大幅度增加,因而对县乡道的等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永顺县农村公路将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文化生活为前提,以提高技术等级为基础,以着重改善通乡镇公路路面等级为重点,大规模地实施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水泥路战略。本次公路规划公路5333.45公里,投资1898045万元;安保工程227.8公里,投资6082万元;危桥改造855米,投资855万元;渡改桥 16245米,投资44570万元;新建桥梁3474米,投资5922万元;农村客运站50个,投资47050万元;农村招呼站569个,投资1138万元;渡口及码头53个,投资985万元。(见下表)
第二节交通发展目标
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高性能车辆及高等级公路的需求是较大的。鉴予永顺县四级以上公路仅占17.81%,普遍存在着等级低、路况差,考虑到资金筹措问题,分步制定交通发展目标:2011年建设公路重点工程278.2公里,投资70088万元;通畅工程673.6公里,投资20208万元;通达工程216.65公里,投资4333万元;渡改桥1660米,投资3620万元;公路桥766米,投资1343万元;安保工程132400米,投资3542万元;农村客运站11个,投资5500万元;农村招呼站118个,投资236万元;渡口及码头53个,投资985万元。2012年建设公路重点工程80.5公里,投资24350万元;通畅工程658.3公里,投资19869万元;通达工程258.2公里,投资5164万元;渡改桥1015米,投资1930万元;公路桥1372米,投资2135万元;安保工程92800米,投资2475万元;农村客运站11个,投资5500万元;农村招呼站173个,投资346万元;2013年建设公路重点工程127公里,投资14800万元;通畅工程613.4公里,投资18602万元;通达工程202公里,投资4040万元;渡改桥1650米,投资3300万元;公路桥974米,投资1546万元;农村客运站11个,投资17400万元;农村招呼站79个,投资158万元;2014年建设公路重点工程117公里,投资251100万元;通畅工程563.6公里,投资17368万元;通达工程199.1公里,投资3982万元;渡改桥1771米,投资2693万元;公路桥797米,投资1147万元;安保工程2600米,投资65万元;农村客运站7个,投资350万元;农村招呼站115个,投资230万元;2015年建设公路重点工程379公里,投资776710万元;通畅工程614.2公里,投资20926万元;通达工程396.5公里,投资7930万元;渡改桥7710米,投资26290万元;公路桥420米,投资415万元;农村客运站8个,投资8300万元;农村招呼站84个,投资168万元。本次项目总投资2004647万元。公路发展方向是:争取和集中建设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以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力争主干线上高等级,确保乡乡通油路,力求村村通水泥公路为目标,全面完善车辆停运环境,兼顾养护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达到公路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此次规划具有十分显著的实施效果,将大大优化全县公路等级结构,全面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永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永顺人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提供先列的交通条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大举措。
第四章环境保护
一、公路作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部分,除对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外,还对所通过区域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中遵循既保障运输又尽可能保护环境的原则。一方面密切注意对各类环境破坏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加强沿线环境开发,建立全新的、完整的公路环境。
二、永顺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路随山势建、河溪伴路流”是公路布局特点,修建时对植被、河道、水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个别地段甚至有可能增高河床,因此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应以满足技术标准为前提,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其它环境影响,随时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一旦发生及时进行处理,待工程完工后,尽可能地恢复破坏的植被。
三、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占田土、风景林、沟渠等,尽可能少毁行道树或私人绿林。对部份必毁的行道树采取移植处理,对部份沟渠重新恢复。
四、为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达到有效协调而形成完整的公路景观,原则上不破坏旅游景区林木与植被。
第五章交通发展的对策
正确审视过去,充分把握契机,整体规划未来,全面改善交通落后现状,是永顺县当前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各贫困县谁先紧抓机遇、具体实施到位后努力实现经济优先发展的竟争之策。根据这一重要性,及时采取措施、主动谋求发展,已成为贫困县扭转现实的关键。现就永顺县交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叙述如下。
一、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家政策向内陆倾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永顺县交通建设处于历史性的转折点,机遇与希望并存,困难同挑战俱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否同步的挑战。
为了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资源,永顺县力求做好不二门风景区、猛洞河漂流、老司城古迹、王村古镇、塔卧革命老苏区和小溪原始生态六大旅游景点开发,其中最基本的是六大景点交通条件的改善,时间紧、任务重。如展笔至小溪公路虽然已经竣工,还需进一步扩建和完善;老司城公路目前拟待改造的大湾至老司城公路为断头路,麻岔至老司城公路有待加紧立项等。后期工作中如何做到择重实施、同步推进,使交通建设这项基础工作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关系到永顺经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起头的关键。
(二)、交通建设是否与公路养护同步的挑战。
永顺县属自治州一大县,也是拥有公路里程最多的县之一,由于国家投入的养护资金少,而县财政穷,导致80%以上的公路常年失养,造成快速的交通建设和滞后的公路养护上的严重失调,大大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车辆通行质量,无法为经济建设创造优越的交通环境。如何从现在开始,坚持快速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养护机制,逐步跟进公路养护,使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有机协调、同步发展,成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技术革新与现有技术人才的挑战。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是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科技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而高科技人才又是促进交通建设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的关键。就我县交通行业来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新老交接,现有正式院校毕业生达15人,其中中级职称(工程师)8人,助工4人,技术员18人(含老年技术员),但缺乏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工),无技术领导核心人物,在工程建设上只能按章办事,适宜于建设较低等级公路,无法独树一帜地进行科技创新和摸索出适应本土地质地形地貌公路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正确的实施方案。如何建造自身知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建设队伍,尽快适应国际化科技创新形势是永顺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落后的生产建设方式与高标准技术要求的挑战。
永顺县属国家扶持贫穷县,大山作为天然的屏障,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路建设高标准化、高速度化的进程。二十世纪,公路生产建设方式极为落后,主要靠化人力、物力建设,公路建设速度慢而等级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虽然逐步引进挖土机、铲车等先进设备,实行机械化操作施工,但因国家投入公路建设资金少,加上购置机械费用昂贵,引进的机械多为廉价的旧货,性能低而故障频繁,公路建设主要以人力生产为主,建设速度和质量达不到质的飞跃。如何探索出适宜于山区大规模机械化建设,是永顺县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二、主要措施
(一)、走以交通兴经济、以经济促交通的发展之路
在发达的沿海一带,大海作为便捷的天然大通道,直通海外,连通世界,是沿海一带经济得于迅速发展的天然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航海事业的崛起,它有力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陆上交通为适应水上交通,在经济为后盾的条件下现时迫切、迅速地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水陆交通比翼双飞的有机发展态势。这种以经济兴交通的方式是沿海一带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永顺地处内陆西部,属偏远落后的贫困县,山高坡陡是其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要走以交通兴经济、以经济促交通的发展之路,即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实际出发,“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间,由于经济滞后、财政短缺,根据国家和地方提供的优惠政策富有前瞻性地大力实施公路建设,主要是走以政策兴交通、以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使交通建设向高标准化、高等级化方向发展,做好整体规划蓝图,主次分明地在前阶段做好国省道达到高等级和努力实施好旅游景点的公路建设,同时坚持村道建设同步,为永顺县经济的发展创造首要的交通条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第二步是“十二五”后,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县财政逐渐增长的同时,主要是走以经济振兴交通、以交通巩固经济发展的路子,全面完善县域公路网络,使交通建设向现代化、快速化方向发展,逐步完善县、乡、村级公路,使永顺县交通建设发生质的飞跃。
(二)、走科技兴交通的发展之路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各项事业得于发展的关键。鉴于我县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低,技术力量不足,对高标准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必须把科技兴交通作为主要战略。一是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整体技术水平。面对未来公路建设向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转变,应着力于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武装。政府应鼓励我县现有公路工程专业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深造形式,大力培养专家性人才,同时给于一定的资助。要加大对高学位、高水平的公路专业知识份子的吸入,采取引进来、留得住的措施,不断充实建设工程人才库。二是引进外界科学的管理模式,坚持实行招投标制,等级公路一律采用机械作业,加强对建设资金、质量、进度一条龙管理,确保工程按时按质保安完成。
(三)紧跟国家政策,全力做好争资上项工作
随着国家投资建设重点不断向内陆转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永顺县公路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永顺属偏远、落后、贫困县,经济发展不景气,财力乏而优势资源不足,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短缺,造成公路建设后劲不足。为努力完成“十二五”期公路建设目标,必须确立以公路建设为龙头的长远目标,县财政可用资金必须倾力支持和配套,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要积极跟进国家政策,懂清国家投资倾向,主动地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招商引资步伐,给予投资商优惠政策,间接促进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四)、创造优越的建设环境,形成全民建设新氛围
公路建设涉及面广,规划宏大。县人民政府要着眼大局,把公路建设当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事、实事来抓,要求计划部门要及时安排建设计划、要求财政部门确保建设资金到位,要求国土部门在田土占用上免费,要求林业部门要在划木上开绿灯,要求公安、纪检部门要为公路建设保驾护航,要求各乡镇要紧密配合,要求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地投入到为自己修路、为脱贫致富修路的战斗中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