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关于永顺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关于永顺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8 10:06:06 字体大小:

关于永顺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6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决战年、招商引资突破年、环境改善创优年”等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和精准扶贫,县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实力明显提升。预计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1.2亿元,同比增长6.6%;财政总收入5.28亿元,增长12.3%;工业总产值24.4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增长11.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650元、6420元,相应增长10.5%、1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量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二)突出项目引领,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全县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9个,计划投资7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仍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的主动力。大青山—羊峰山风电、猛洞河工业园、油茶精深加工、马拉河景区、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芙蓉镇景区、农业特色产业精品示范园等一批产业建设项目振奋人心;溪州新城基础设施、老城区综合管网入地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商品住宅开发等一批城镇建设项目取得新的进展;泽家—芙蓉镇公路、大湾—老司城—禁果庄公路、芙蓉水库、高平金海实验学校、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等一批基础和民生项目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基本能够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

(三)强化质效导向,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将从去年的27.34∶26.02∶46.64转换为19.7:30.68:49.62,三产优势更加突出。现代农业稳定发展。预计粮食年产量保持在2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烟叶6.5万亩,收获猕猴桃近5万吨,烟叶和富硒猕猴桃遥居省、州前列;各类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加快,农产品品牌唱响、示范创建意识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工业提质发展。永顺经济开发区“一区两园”布局初步形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大青山-羊峰山风电正式并网发电,凯迪生物质电厂投产在即,石堤光伏发电启动前期,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全县新能源工业体系初步成型。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各大“国字号”景区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马拉河景区、美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办土家族舍巴节暨湖南世界遗产旅游精品推介活动,成功举办芙蓉镇国际拳王争霸赛,永顺生态文化旅游优势进一步凸显,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全县接待游客有望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5亿元。同时,商贸、电商物流、餐饮住宿、房地产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将保持在百亿以上、贷款余额在5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加“抢眼”。

(四)注重规划统筹,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大力推进县城配套设施建设,12公里老城区综合管网入地改造工程稳步实施,自来水厂新建工程全面启动,新增570套公租房全部开工,商品住宅开发和棚户区改造竞香争妍,县城提质改造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溪州新城建设,收储土地1950亩,场地平整、高速公路连接线扩宽、安置区、山体公园、临时供水等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大力推进特色乡镇建设,依托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地理优势,泽家、芙蓉、高坪、万坪、永茂等乡镇城镇化建设趁势而上,各具特色,若西、四联、落叶洞等14个生态村庄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成效显著,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7.2%。

(五)加强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明显变美。持续推进生态治理,林业生态“封、管、造、节”多措并举,着力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工程,顺利完成溪州新城、老司城及张罗公路沿线等地的“千亩花海”基地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碳汇等工程稳步推进,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7%。持续推进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保护、主要污染物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全县空气质量优于全省,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持续推进同建同治,创新城乡环保市场化运作机制,城乡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市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县、湖南生态补偿重点县地位进一步巩固。

(六)兜底社会民生,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全力实施精准脱贫“十项工程”,195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实现全覆盖,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9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创业态势平稳,城镇新增就业3820人,农村新增转移就业4850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城镇医保参保率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应急救护、社会养老等民政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特困家庭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成公租房2274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769套。教体事业健康发展,12所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部开工,高平金海实验学校秋季顺利开学,职教中心搬迁启动前期,体育竞技取得优异成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中医院业务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县人民医院搬迁等工程稳步推进,县城医疗机构战略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县人民发展成果共享面更宽、生活幸福指数更高。

(七)着力改革创新,制度红利明显释放。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司法体制与社会体制、民主法制领域和农村等各项改革,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个,预计年内到位内资突破30亿元,成功引进湖湘商贸、湘西老爹、湖南财信金控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兴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规范行政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面推进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等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权利运行得到规范。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网格化管理、电子防控体系和信访维稳大格局,民调全省排名逐步上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6年,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受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等多种因素制约,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几项主要指标来看,增速均大幅低于同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和新能源工业战略谋划和布局虽已成型,但建设推进任重道远。二是投资需求有所下降。全县大部分投资项目都要依靠国家投入,由于国内外需求不旺,投资需求明显不足,加之民间投资不够活跃,自筹资金艰难等原因,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开工、进度和投资额度,导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波动下滑。三是瓶颈制约仍需破解。财源单一,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瓶颈尚未根本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仍需加强。四是改善民生任务艰巨。精准脱贫任务繁重,环境改善有待加强,社会管理责任重大。对于这些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7年计划(草案)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同步小康打牢基础之年。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宏观形势至关重要。

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国内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向发展方式转变”、“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两大特点,转方式、调结构、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同时,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投融资改革、供给侧改革等系列政策的实施,县域经济活力将逐步释放。特别是随着国家“补短板”、“投转贷”等政策的落实,我县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和内生动力也将进一步显现,张吉怀高铁、溪州新城路网工程、南区深度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溪州新城、高铁新城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擎;老司城、芙蓉镇、猛洞河等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猛洞河工业园、沃康油茶产业园、高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为主的园区建设,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阵地。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大局,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不断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善于捕捉新机遇,努力争创新优势,就一定能够再创永顺发展的新辉煌。

根据县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县“十三五”规划定位,综合考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2017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建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旅游总收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15%;实现4.1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量控制在州定标准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投资需求。扎实抓好项目建设。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个数突破75个,额度超过100亿元,重点抓好张吉怀高铁、易地扶贫搬迁、溪州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扭转固定资产投资低增长的被动局面,千方百计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扎实抓好项目争取。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勤跑紧盯,多渠道、广角度地争取上级支持,确保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到位政策性资金增长10%以上,达到15亿元。围绕国家金融政策,转变发展观念,抓住贫困县差别化信贷政策不放松,大胆主动作为,加紧申报衔接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城市路网、高标准农田、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专项贷款,确保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到位信贷资金突破40亿元。围绕县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抓好永顺县城镇管道燃气工程、溪州新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城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低碳产业园等PPP项目示范引导,推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公共领域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专题招商活动,确保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5个以上。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围绕“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善全省联网的三级重大项目库,滚动更新重大项目1年单、3年单、5年单,加大项目前期投入,组建专业项目团队,积极做好项目立项、环评、土地、规划、设计、工可等前期工作;抓好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用地、环境等要素保障和监督协调,争取更多项目早获批、早到位、早建设。扎实抓好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切实做到项目安排民主决策,项目审批程序精简,项目监管扎实到位,确保项目质量、资金和干部安全。

(二)夯实产业升级基础,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实施“互联网+”战略,提升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研究制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加快推进永顺经开区“一区两园”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住宅产业化等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重点建设油茶精深加工生产项目,推进食品产业做强做优,支持纺织、家居、烟草等产业发展,提升消费品工业竞争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园区建设,扶持壮大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与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着力培育健康养老、社区服务、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消费。重点抓好现代物流业和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双核城镇”(灵溪镇、芙蓉镇)建设为轴心,以溪州新城、高铁新镇为重点,加强城镇路网、公共交通、城市绿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进程。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同建同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巩固社会民生成果,兜底基本保障底线。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加大精准扶贫“十项工程”推进力度,突出抓好产业扶持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抓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以美丽湘西建设为契机,推进城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城乡治理结构,着力打造靓丽城镇、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继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服务、儿童福利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加快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创业。统筹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程。

(四)强化发展改革执行,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一是深化各项改革。按照省州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民主法制领域和农村等改革,以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积极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三是强化决策落实。按照县党代会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围绕永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适应新常态瞄准新发展中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开创永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机遇孕育新希望,新举措开创新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提振信心,勇于担当,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永顺而努力奋斗。

部分名词解释:

1.地区生产总值: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2.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6.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