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规划建设12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推动大湘西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规划建设12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推动大湘西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02 18:17:49 字体大小:

规划建设12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推动大湘西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工作方案》解读

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省委宣传部

(2015年8月27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的重要指示,推进大湘西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如期实现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转发了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省委宣传部联合编制的《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总体设计方案》)和《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工作方案》 (以下简称《总体工作方案》)。

  一、出台目的

  出台《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工作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通过精品线路建设,做大做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带动湘西地区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促进旅游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旅游资源是大湘西地区的优势资源。大湘西地区自然生态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多元文化交融,素有“文化聚宝盆”和“文化沉积带”之称,是全省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最具特色的地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通过近些年的宣传推介,以张家界为龙头的“奇山异水游”、以凤凰为龙头的“文化生态风情游”、以洪江古商城为龙头的“古城古镇古村游” 等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吉首国际鼓文化节、怀化大戊梁歌会活动已初具品牌效应,“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烟雨凤凰”等优秀演艺节目品牌已渐入人心。但必须看到,目前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够、硬件设施落后、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随着大湘西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该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把大湘西地区的优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融合起来,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可以充分释放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的巨大潜力,做大做强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推动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跨越发展。

  二是通过精品线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精准扶贫,促进全面小康建设。精准扶贫是国家战略。大湘西地区是我省扶贫攻坚的重点,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大湘西地区发展的政策,编制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旅游产业是大湘西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实施精准扶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优势产业。通过组织实施两个方案,一方面,可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突出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实施12条精品线路建设,尽快取得突破性成效,增加贫困地区收入,为贫困人口开辟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渠道,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为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省直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引导各部门重视大湘西地区精品线路建设,主动拿出倾斜性支持政策,整合现有资源和资金,抓好项目实施。同时,调动市州、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省市县联动、部门互动、群众参与的精品线路建设合力,共同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是通过精品线路建设,更好地保护传承优势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大湘西地区集中了全省40%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70%的精品景点,拥有张家界、崀山、永顺老司城、凤凰古城等70余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观,其中世界自然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4A级以上旅游景区30余处,还有151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77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湘西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长期以来,一些散落在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一些生态资源也遭到了破坏。通过精品线路建设,可以把这些宝贵的资源保护起来、传承下来,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大湘西精准扶贫开发的新路子,让湘西地区更美,为湘西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构想

  在编制两个方案的过程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 (2011—2020年)》为指导,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重点围绕能成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节点,辐射带动特色景点集群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及文化内涵的发掘传播,用信息化带动旅游产品的便利化,促进民俗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休闲化发展,打造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优先,持续发展”这四条原则,在 2015-2020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资金,实施富有区域特色的 12条精品线路建设,努力使大湘西之旅真正成为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心灵之旅。

  三、主要内容

  一是提出了“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的空间布局。“一环”,是指以长张、张花、包茂、洞新、沪昆、长韶娄高速公路等为轴,依托大湘西地区精品景区景点,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大湘西全景旅游环线;“两纵”,是指以包茂高速为轴的大湘西生态风情景观长廊和以洞新、二广高速为轴的大湘西民俗文化景观长廊;“四横”,是指以常张、张花高速为轴的世界遗产景观长廊,以杭瑞高速为轴的沅水民俗景观长廊,以沪昆高铁为轴的沪昆高铁文化景观长廊和以洞新、武靖、包茂高速为轴的湘西南原生态景观长廊;“多线”,是指依托一环两纵四横,形成的多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集群”,是指以知名景区景点为核心,连接民族民俗村落等,促成多个特色景点集群围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合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二是确定了重点建设的12条精品旅游线路。即:“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等12条精品线路,跨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永州市、益阳市、常德市8个市州49个县市区,确定了有基础、有价值、有潜力、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95个景区节点和436个景点集群(特色村镇),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把众多分散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富集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单个景区景点的小旅游做成区域大旅游,实现精品线路向产业经济带转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明确了精品线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大对精品线路沿线道路、通讯、信息、水电、环境卫生、公共厕所、停车场、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加大对旅游重点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当地居民开发农家乐、家庭旅馆和休闲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开发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和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民俗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演艺节目;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提升精品线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精品线路建设,按照“省统筹、市协调、县实施”的原则推进实施。精品线路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特色景点集群建设以省直各部门支持为主,省直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及特色村镇倾斜。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筹措部分资金,对精品线路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产业项目,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给予支持。

  四是强化了精品线路建设的保障措施。《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工作方案》既有总体布局,又有近期建设重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省委宣传部牵头,共23个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相关市州和县市区具体实施的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协调机制。强调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宣传力度”三大保障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将精品线路涵盖的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高标准严要求优先予以实施。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协力,集中力量,用五年左右时间去投资精品线路建设,神韵湘西必将聚焦世界眼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由大而强的梦想也一定能实现!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