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永顺县万民乡人民政府内设机构7个包括:财政所、司法所、林业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事务站、便民服务中心。本部门共有编制人数50人,实有人数46人。
(二)主要职责
(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基本支出
基本支出用于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2023年决算总支出1559.19万元,基本支出688.25万元,包含日常公用经费支出66.99万元,人员经费支出为621.2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912.56万元,主要用于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发放以及日常办公经费开支,如办公费、印刷费等。公共安全支出为28.87万元,主要用于维护本辖区公共安全与社会平稳开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59.77万元,主要用于给干部职工的各类社会保障缴费。卫生健康支出为24.03万元,主要用于干部医疗保险缴费。住房保障支出为34.69万元,主要用于缴纳住房公积金。
2023年初县财政批复“三公”经费预算数为9.85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3.85万元、公车运行维护费6万元。全年决算支出“三公”经费4.89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3.85万元、公车运行维护费1.04万元,。“三公”经费较2022年总额(5.85万元)减少0.96万元。主要原因是2023年本单位充分落实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开支。
- 专项支出
项目支出为促进全乡基本建设、生产发展而发生的支出。主要用于村干工资发放、村级公用经费、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及其他涉农整合项目资金。
2023年项目支出决算数为870.9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84.3万元,主要用于日常办公经费开支及相关人员经费开支;公共安全支出17.74万元,主要用于各类辅警补贴及各项生活补助的发放;农林水支出231.76万元,主要用于村干工资及村经费的发放及各项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款。
三、部门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2023年度万民乡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相关报账制度进行资金的监管及使用,成立相关专项资金验收小组进行专项资金的审批及验收,确保按时按质的使用及拨付项目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发放过程中没有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
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根据《部门整体支岀绩效评价指标》评分,得分90分,本单位财政支岀绩效为“好”。主要绩效如下:
从经济性情况分析看,预算资金覆盖各个需求方面,“三公”
经费预算没有超过上年预算安排。2023年预算资金能保障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分配办法科学,考虑的因素必要合理,分配的结果合理,能基本保证人员经费支出和机构全年工作运转。
从效率性情况分析看,在各项工作费用支付中,尤其是干部职工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金、工会经费等人员经费支出能及时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专项资金,个别工程项目资金到位迟,项目启动迟,导致项目未验收未报账,预算完成率和预算控制率达不到理想结果。
从有效性情况分析看,夯实基层力量,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全面整合职能和资源,提升干部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群众收入增加,幸福感提高。
从可持续性分析看,我乡人口较多,项目较多,工作综合性强,需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在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阶段,结合我乡实际,抓住机遇,大力创新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我乡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完善市县、乡、村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单位预算过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贯彻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对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需进一步落实。
原因:一是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 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逐步推开,实现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全覆盖。二是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制度落实。三是完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