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灵溪镇政府工作报告
奋斗铸就辉煌 实干赢得未来
全面开启灵溪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征程
灵溪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灵溪镇人民政府镇长 向绪侠
(2023年4月1日)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22年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一、认真总结工作,提振发展信心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经济稳住、民生保住、安全守住等艰巨任务,面对疫情、汛情、旱情等风险挑战,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全镇上下深入贯彻县委“5573”发展思路,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四宜”灵溪,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推进产业强镇,特色产业更富活力。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定《灵溪镇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全面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田长制”,强化落实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严控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利用粮油生产等项目支持,采取大户承包、土地流转等方式治理抛荒地4400余亩。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年完成水稻谷种植4.98万余亩,玉米种植2万余亩,其他农作物种植4800亩;发展油茶1.7万余亩、烤烟2.2万余亩、大棚蔬菜450余亩、优质水果、时鲜水果7800余亩、生猪养殖5.6万余头、鸡鸭鹅23万余只、养蜂5200余箱。加大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全镇免费发放玉米良种1777斤,放油菜良种27810袋,黄豆良种1825斤。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入股农业新型公司,组建成立“湘西万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永顺县海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年投资895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250亩。持续做好粮食保险工作,全年保险面积达4.02万亩,其中水稻保险面积达3.28万亩,玉米保险面积达0.74万亩。
(二)实施乡村振兴,脱贫成果更加巩固。强化动态监测,创新推行“三三三”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全年增识别监测对象143户467人,消除风险监测户5户12人。明确860余名县、镇、村(社区)三级干部结对帮扶(联系)5702户20555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同时,遵循“精准施救、应保尽保、应退进退”的低保原则,认真开展低保评审工作,2022年新增农村低保67户161人;对578名特困供养人员开展清查救助,新增对象5人,通过对该群体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为652人申请临时救助款67.641万元。开展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为残疾群众申请护理补贴、生活困难补贴共计329.928万余元。有序开展退役军人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工作,共发放优待金450.5万余元,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3000余张。保障高龄人群合法权,2022年,我镇共发放高龄补贴1261人次12.65万元。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清零结果,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现有36个,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现有23个,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现有2个。
(三)注重标本兼治,村镇形态更具魅力。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的发展理念。依法审批宅基地241户,拆除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非法建筑3栋。落实耕地保护和生态红线,严厉打击滥砍滥伐行为,继续实施公益林、生态林保护工程。新建改造厕所60个,“厕所革命”美了环境造福群众。扎实推进“洞庭清波”、“利剑行动”,清理河道2.5公里,打击处置非法电鱼毒鱼18起,关闭拆除采石场6家。今年我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联合县级各单位、镇村两级干部500余人,对城区背街小巷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清理垃圾,杂物400余车,拆除违规搭建100余处,规范小区乱停乱摆60余处,背街小巷做到了整洁、规范、有序。为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我镇以司城村、洞坎村、那必村、双凤村等四个村为示范,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美丽乡村。
(四)推进民生事业,文教卫体更有进步。严格落实“3+1”保障措施,2022年资助“五类学生”4274人,累计发放资金141万元;“雨露计划”资助653人,累计发放资金97.95万元;高中、中职学生教育资助469人,累计发放资金63.5万元。全面实施先治疗后付费制度,2022年医疗救助总计16131人次,累计5766.9万元;门诊医疗救助981人次,累计298万余元。重点实施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城乡居民医疗制度,实现100%全覆盖参保;大病保险救助960人次,总计256万余元;“顶梁柱”公益保险理赔56余万元。全覆盖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签约12175人,“四类慢性病”4次随访全部完成。为了确保全镇群众的健康,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联合共建单位实行了全城核酸检测常态化,每次检测近7万人,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2022年以来,实施12个基础设施项目,道路硬化2.2公里,修建机耕道0.8公里,整修河堤0.8公里,实施2个量化工程,新建高杆灯188盏,到户灯117个;加强民生项目资金管理,建好用好项目库,入库76个建设项目,投资4567万元,惠及45个村。
(五)强化社会治理,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坚持“三管三必须”,全年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超常规、成体系、常态化推进交通联合执法,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2次、出动干部和执法人员1928人次,教育和查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43609起,报废车辆232台,实现了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全面铺开消防安全“敲门行动”工作,全镇共入户宣传检查住户4.2万余户,整改隐患437处,发放张贴各类消防宣传资料20余万份。持续推进“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镇沿街门店4157家,整改安全隐患4140家,查封门店38家,累计搬离住人场所1534家,督促门店采取防火措施343家,增加独立出口95个,增配灭火器2223具,拆除影响疏散逃生的障碍物146处,移除电动车违规充电215处。全面推进法治永顺建设,全镇全年成功调处纠纷500余起;共劝返到州赴省进京上访5批 13人次,实现赴省进京零非访目标;持续劝返境外涉诈人员37人;综治民调全州排名上升44位。助力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二、深入形势研判,明确工作思路
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科学分析和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着力建设“五个湘西”,深入贯彻县委“5573”发展思路,围绕建设产业强镇、旅游强镇、商贸强镇,经济强镇,农产品仓储物流集散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产业、保民生、促商贸工作,扎实开展产业提质增效年、乡村振兴推进年、项目实施攻坚年、干部能力提升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幸福新灵溪开好局起好步。
(一)推进产业富民强镇取得新成就。坚持一村一品为主,科学合理确定当家产业,重点打造以吊井、抚志、石叠、鲁纳、沐浴、金星、溪河、石堤等为主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带,以富坪、猛岗、高峰、吊井、那住、合作、新农、马鞍山等村为主的蔬菜、水果种植示范园,以连洞岗、合兴、吉锋、那必、打洞等村(社区)为主的油茶基地示范带,巩固推进抚志、大坝、吊井三个片区烤烟种植,支持双凤村、盐井村、石叠村特色茶叶发展,培育更多的优质农副产品,实现农产品总产值、附加值“双提升”。
(二)推进集镇面貌提质取得新进展。立足实际和发展需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层设施水平;强化综合执法力度,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深化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镇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村级要与乡村振兴后盾单位、社区要与联点共建单位搞好情况汇报和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好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条件优势、资源优势,展开密切协作,争取多方支持,切实做好辖区内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工作,推动共建共治,凝聚大家合力,共享发展成果。
(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果。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全力抓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监测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充分利用州纪委定点帮扶、州精神病院、州二民中和社会帮扶,力所能及做好县级等31家后盾单位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关爱支持镇政府联系16个村的驻村帮扶,增强帮扶实效。充分发挥金融授信政策,盘活山塘水库、山林田土等集体资源资产,实现2023年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级组织比例达到51.8%以上。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积极开展“五美”创建行动,全力推进村容村貌提质改造升级,力争创建县级特色精品乡村。扎实开展“厕所革命”,计划完成农村厕改400户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堆肥、沼肥、肥水、商品有机肥合理化利用,走出一条就近消纳、变废为宝、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路径。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矿山“两断三清”、土地复绿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清河净滩”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电鱼、毒鱼等违法行动,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巩固集镇钢架棚拆除成果,重点整治临街门店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乱象。全面开展最美农家创建活动,计划评选最美农家150户,引领群众清垃圾、清沟渠、清庭院,让石堤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镇更美。
(五)推进民生事业保障取得新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农村合作社、就业社区等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52人以上,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305个以上。实施教育强镇工程,强化“控辍保学”政策落实,确保学生义务教育达100%。扎实做好学生防溺水、校园欺凌、食物中毒等安全工作,常态化开展护学岗行动,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支持镇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强村医队伍管理和能力提升,加大医保基金征缴力度,做好医保报销服务,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95%以上,确保低保、重度残废人、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困难群众参保率达100%。
(六)推进重大风险化解取得新成效。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扎实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等15个重点领域安全监督执法,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研判会,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劝导工作,确保道交安APP信息录入每月走在前列,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重点抓好消防安全“敲门行动”,筑牢消防安全防线;重点抓好地灾防治、防洪抢险工作,确保不溃一坝、不伤一人;重点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坚决筑牢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安全防线。将政府、村(社区)合同管理工作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防范合同风险和减少纠纷,保障国有资产、集体资产资源安全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持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镇解决,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打赢禁赌禁毒人民战争。
(七)推进自身服务效能取得新提升。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学习型政府。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大力整治乱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行为,全面建设清廉机关、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村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全力打造养老、医保、就业服务、宅基证办理等服务窗口,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用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同志们,翻篇归零再出发,争先创优再突破。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幸福新灵溪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