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2014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2014年,是芙蓉镇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设美丽芙蓉的关键之年,我镇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始终紧扣“特色发展”主题,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一、2014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理清工作架构,彰显管理特色。我镇成立了三个办公室,即党建综合办公室、城建旅游办公室和农业农村办公室,分别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任主任。其中党建综合办公室下设党建后勤组和政务服务组;城建旅游办公室下设承接景点圈(指挥部)征拆环整组、承接经开区征拆环整组、承接永吉高速征拆环整组和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组;农业农村办公室下设烤烟组、人口计生组、安全生产组、社会管理组和农业服务组,分别由班子成员或主任科员任组长。驻村工作分社区片和农村片,由除政务服务组以外的全部干部驻村。全镇将形成党政班子会或党委会-三个办公室-十个工作组-五十一个村(社区)和镇直单位的四层管理模块,理清工作架构,彰显管理特色。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彰显制度特色。目前,我镇制定了《干部模块化岗位责任制管理实施方案》、《党政班子议事规则》、《进一步优化服务和后勤保障管理规定》、《村级(社区)组织和村(社区)干部管理实施细则》、《“村为主”工作责任捆绑管理考核方案》等文件,下一步,我们还将制定《进一步发挥镇直机关和民间团体作用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基层基础工作例会制度》、《培育创新型、致富型、文明型、文化型新型居民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后续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文件。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形成“有制可依”、“有制必依”、“违制将惩”的制度支撑,彰显制度特色。
(三)进一步优化干部作风,彰显队伍特色。因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镇干部在工作作风上有待提高的方面有:工作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干部合力不足的问题、干部团结协作意识较差的问题、进村入户联系群众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推进。下步,我们将从制度约束、环境完善、心理沟通、待遇激励、领导带头等方面加强作风优化,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执行力强,创造力强,让县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放心满意的干部队伍。在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队伍成员的健康成长,我们将从鼓励大学生村官参考、推荐成熟优秀干部、参与重大来宾接待、解决困难干部求助、加强廉政勤政管理等方面为干部成长和愉快工作创造较好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彰显环境特色。目前,全镇特别是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还没有形成长效高效机制,工作成本高,群众反映大。下步,我们将从争取公岗保底支持、探索市场运作机制、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完善镇区公共设施、加强监督倡导力度、强化职能部门执法等方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环境整治工作,县委书记李平专题就此项工作来镇进行了调研,下步,县里将把芙蓉镇列为全县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县委书记将来我镇现场办公,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文化活动、监察管理、旅游秩序、征地拆迁、群众工作等方面给予关心,统筹安排一批建设项目,拓展出补充芙蓉古镇旅游的新景点,打造出代表永顺乡镇形象的新农村。
(五)进一步争取项目投入,彰显设施特色。今年将积极向上争取,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景区基础设施方面。争取在博物场馆、土家民俗公园、水上展演平台、主要街道公共设施等项目上取得突破;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农网改造、产业道路新修、水利工程、扶贫建整、城乡环境同治等项目上取得突破;三是完善现有设施管理方面。通过出台政策,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减少现有基础设施的损坏程度,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支撑发展的作用。
(六)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彰显经济特色。一是认真执行农业生产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量在6800吨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加快林果业、经作业和畜牧水产业等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以烤烟、椪柑、水产养殖为主打产业,其中烤烟收购量确保达到4万担,力争4.5万担,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提升芙蓉古镇旅游服务产业。在州县大力支持下,芙蓉镇旅游经济初具规模,今年我镇将进一步融入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内容,丰富旅游看点,多留过夜游客,增加服务业现金收入。全年购票游客人数要达到60万,古镇、漂流项目收入达到5000万元。四是积极配合经开区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等支柱产业。随着州县把芙蓉镇打造成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决策,一批工业和服务业投资项目将在经开区落地,我镇将全力配合,营造落地环境,争取新开工一批工业和服务业项目。五是发展其它特色产业,如手工艺品加工、奇石销售、苗木林艺、土家食品销售等特色产业,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七)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彰显保障特色。一是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构建六大保障体系。一如既往地抓好社会救助、就业保障、就读保障、医疗防疫、安全保障和稳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房屋保险、水稻保险均要提高覆盖率;全面推行阳光工程,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及农房火灾和滑坡保险,做好敬老院的日常管理;认真做好各种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分队常年值班,做到查灾报灾及时。二是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利用县、镇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体系和力量,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三是加快发展卫生文化事业。争取加大中心医院业务设施投入,着力创建永顺优秀卫生院所;继续推进合格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改善,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营造发展良好氛围。继续推进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抓好优质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采取“乡镇负责,以村为主”方式开展手术落实行动,确保省州县检查顺利过关。
(八)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彰显和谐特色。一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引导群众自行管理村级事务,努力满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力争使一批“老大难”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确保各类安全事故得到较好控制。三是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实行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使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2014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稳定农业、做活旅游、促兴园区,产业富民态势喜人。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全镇2014年共种植粮食2.04万亩,产量8950吨;种植烤烟1.2万亩,收购烟叶2.5万担;柑桔产业在稳定现有常规品种规模的基础上,兴办了柑桔品改示范园,实施了品改面积2000亩,成功申报11500亩湘西富硒柑桔出口基地和1000亩柑桔品改精品园项目;新扩猕猴桃种植2000亩,新建蔬菜基地520亩。农业产值突破了3.5亿元,在农业产业大灾困境中实现稳定规模发展。
旅游产业灵活发展。紧紧抓住芙蓉镇景点圈战略调整契机,不断发挥镇政府协作功能,培植了民间文化团体19个,中央一台大年初二对芙蓉镇春节文化活动进行了全国现场直播;中央七台《乡土》栏目、凤凰卫视、澳亚卫视、湖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湖南经视频道、金鹰卡通频道、湘西台等十多家电视媒体先后以不同形式对我镇文化旅游给予报道,加大了土家文化对外宣传力度,启动了民间资本投资土家特色民居一条街项目,加大了古镇旅游秩序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古镇旅游新形象,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
园区产业蓬勃发展。镇政府不断加强对永顺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力度,承担了社会管理服务和征地拆迁协作职能,为经开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战略投资者纷至沓来洽谈投资事宜,芙蓉镇农产品配送中心完成一期建设,完成了芙蓉镇小商品市场;完成了移民新村一期建设,二期移民大道和移民安置集中区128亩征地方案正在制定,准备2015年3月启动全面征拆。完成了永顺县民族中学新址征地100亩,迁坟80多座,工程进入了后期征拆和准备施工阶段。
——过去的一年,我们完善设施、强化保障、扶贫帮困,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完善民生设施。投入资金350多万元,完成了7个村(社区)农网改造工程;优化永吉高速芙蓉镇段施工环境,去年全面完成红线内征拆,拆除房屋45栋,迁坟587座,处置涉及高速征拆各类矛盾纠纷387起,稳步落实拆迁户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太坪、百胜等村的炮损理赔。投资5000多万元,按国家小1型水库标准建设的芙蓉水库项目已获批,目前正在进行地勘和征拆实物量核实工作。筹集资金100万元,对新政府办公区环境进行了完善。完成了北京资源种业科技园一期80亩征地任务,现已进入二期320亩租赁土地协调阶段。启动了张花高速永小连接线征拆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红线测划、实物量预控制和坟墓搬迁工作。完成了芙蓉镇污水处理厂征地,完成了投资350万元的国土整治项目建设。
强化社会保障。完成2015年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967人,征缴保费22.86万元;新农合任务17426人,完成18110人,参合率103.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征缴6487人,征缴保险费65.54万元,参保率达到86.49%。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应保尽保,参保达159人,镇内企业达525人。完成16个村(社区)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完成芙蓉镇2505人社保卡信息数据采集核对任务,同时作为全州首个国家社保卡发放点首批发卡工作进入尾声。启动百胜、双桥、河畔三个社区人社工作服务窗口平台标准化建设,其中百胜、双桥两社区已完成建设,实现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相应的服务,有效解决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芙蓉镇社会事务服务站被评为“湖南省基层人社平台示范站”。
强化环境保障。加大城乡同建同治力度。芙蓉镇区和猛洞河景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镇设立,抽调县直公安、执法、住建、国土等职能部门30名干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年内共查处不法行为6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林业行政案件5起,共涉及7人,1人取保候审,6人处以罚款处罚。依法强拆违建房屋3栋,初步规范了镇区建设和旅游秩序。保持2013年公益性岗位支出标准,提高了镇政府财力投入力度,实现村村有保洁员的目标。目前,酉水河漂浮物治理队新增垃圾清理船2艘,新拉垃圾栏阻索1km;垃圾场综合提升工程准备动工,焚烧炉、值守室已投入使用;同时,从宣传机制、投入机制、考核机制、市场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好探索,城乡同建同治水平提升较快。抓好村“两违”整治工作,对各村“两违”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对1828线、永小连接线沿线“两违”建设依法进行了检查阻止,断水断电两违建设93户,收缴电水表69块,施工工具23个,“两违”现象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推进扶贫帮困。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其中救助低保户1273户,2077人,集中供养五保24人,分散供养五保65人,医疗救助207人,临时救助211人,危房改造36户(4万元,9户。4000元27户。),农户火灾保险1489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建整扶贫工作。州政府办系统驻克皮村扶贫队、吉首军分区驻毛冲村扶贫队筹集整合扶贫资金300多万元,相关项目建设已完成施工并顺利通过验收。搞好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和低保阳光行动,通过以140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会议,民主评议决定指标的分配,没有出现不稳定现象,共完成1551户4965人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完成511人的移民统计工作,协助县国土局认定地址隐患点涉及1个村(明溪村),2个点(野鸡坨、搓那其),通过上门宣传、发动、认定、最终落实搬迁移民12户42人,拨付2013年4户15人集中安置款,另有6户22人分散安置建房已经竣工。
——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大治安管控、优化计划生育服务、强化安全生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构建管理联动网络。增强联合执法大队、治安巡逻队和专职消防队力量。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全镇排查解决矛盾纠纷146起,其中排查解决疑难纠纷18起,重大纠纷4起,突发性事件6起,扑灭火灾5起。
推进政法治安工作。全年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9起,逮捕18人,劳动教养1人;查处治安案件105起,治安拘留99人;强制隔离戒毒18人、社区戒毒5人,破获贩毒刑事案件6起,抓获贩毒人员6人,缴获毒品3.4克;集中查处赌博案件5个,刑事拘留1人,治安拘留20人。因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全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未发生群众性事件。
优化计划生育服务。年度累计育龄妇女4552人,出生326人(计划内269人,计划外57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2.52%,出生率13.77‰,多孩率9.51%,二孩计外率7.98%,性别比126.39%;年度完成手术206例,其中结扎完成164例(两女户29例)、人流23例、引产19例;享受独生子女户放弃再生育一次性奖励3人,发放奖励资金9000元,较好地完成上级考核指标。
加强安监执法工作。完成镇内所有厂矿企业、涉安经营点及各类机动车辆的责任状签订工作,并整理归档。全面清查采石场杜绝无证开采的现象发生。排查烟花爆竹经营店19家,危化品16家。整治无证经营超员违规行驶,查处“三无”车辆320余台、接送幼儿园学生车辆6台。全面检查古镇消防设施,增加核心景区消防栓24个,新增消防设施存放箱18个。配合食药监局对全镇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大检查。完成农用船只、渡船责任状签订,督促渡工、签单员尽职尽责,每月至少开展3次履职情况抽查。为镇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