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砂坝镇茶叶新造规划书

砂坝镇茶叶新造规划书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30 19:52:26 字体大小:

                                                     砂坝镇茶叶新造规划书
  一、基本情况
  砂坝镇地处永顺县东北部,国土面积131平方公里,东临张家界永定区青安坪乡,北靠桑植县利福塔镇,属于三县(区)交界地带。2005年撤乡并镇,把原官坝乡、桃子溪乡、砂坝镇合并为砂坝镇,镇内居民2.8万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8617亩,其中水田面积19691亩,旱地面积18926亩,现有退耕还林面积2600亩,有采摘茶叶面积600亩。我镇种茶历史悠久,茶叶一直以来是我镇农民收入的一部分。
  二、种植茶叶的必要性
  从国家发展规划大局来看,《全国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稳定发展园艺作物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我镇面临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机遇,规划中提倡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区域性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特色农林业项目,建设一批特色农林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并强调重点发展油茶、茶叶、烟叶、蚕茧、蔬菜、水果、竹木和畜禽产品加工。
  结合砂坝镇的实际情况来看,我镇茶叶生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一直以来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没有形成产业,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茶叶产业的提高和发展。随着茶叶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改变茶叶生产的落后面貌迫在眉睫,发展名优茶和有机茶,提高茶叶品牌和知名度,使茶叶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另一方面,镇内没有一家大规模的生产力较强的产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收入不高,发展好茶叶产业能够有效地改变现状,促进我镇经济的飞跃发展。
  三、茶叶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适宜的自然条件。一是气候条件。砂坝镇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为2400 小时,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境内多山,无霜期270天左右,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土壤肥沃,四周森林茂密,远离污染,极适宜于茶叶生长,而且远离市镇、工厂,无环境污染之忧,有利于实施有机茶生产。二是土壤条件。全镇耕地面积38617 亩,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供茶叶发展,成土木质大都为紫色砂页岩、板页岩、石灰岩发育成的黄红土壤,土壤地质良好、肥沃,是建立优质茶品基地的理想之地。三是生物资源条件。生物资源丰富,致使自然界存在着害虫的大量天敌,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建立优质良种茶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的基础条件。一是方便的交通。S230省道贯穿砂坝全境,镇内村组公路相互连通,为我镇茶叶外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二是充余的劳动力。由于产业发展相对之后,我镇很多剩余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若茶叶基地建成,为农民提供了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会回来发展,劳动力很充足。三是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砂坝镇现有茶园600亩,茶厂3个,群众对茶叶的栽培、加工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三)、成熟的发展条件。一是悠久的种茶历史。1978年砂坝镇建红翠茶厂,茶叶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产品营销全国各地,并享有名气,职工人员近40人,年生产总值40多万元。1996年,因市场经济低迷和其他原因该茶厂停产倒闭。近几年来,由于自治州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砂坝镇又建立了几家加工名优茶和大宗茶的茶叶加工厂,如高楼茶厂、久香茶厂等,成立了永顺县同舟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的“永浓翠”、“猛洞春毫”牌茶叶多次被评为省、州名优产品,远销湖北、贵州、宁波等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注册的“猛洞春毫”这一品牌,产品远销浙江、广州等地,年销量达0.7吨,纯利润达6万余元。使农户茶叶亩产值达11000元以上,大大调动了农民种茶的积极性。二是稳定的市场条件。茶作为世界上不含酒精的三大饮料之一,它具有抗辐射、降血压、明目提神等诸多功效,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前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名优茶价高而供不应求,特别是品质优良、包装精美的高档茶,市场更是看好。目前,在全州范围内,茶叶产业的发展氛围浓厚,给我镇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实践证明,茶叶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且经济效益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绿色产业。
  四、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根据茶树生物学特征的要求,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海拔500米左右的适宜地带建立无性良种茶叶基地10000亩,重点建成“一线一片”的开发格局,“一线”即桑永公路的爱民村、砂坝居委会、万灵村、桃子溪村等3700亩,“一片”即高楼村、彭溪峪村2800亩,其他村3500亩。
  2、面积规划:2013年,完成2000亩;2014年,完成4780亩;2015年,完成3250亩。(具体任务分解,见附件1)
  3、运作模式: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茶叶种植后,通过砂坝同舟公司实践,一亩茶叶可亩产:
  (1)清明茶(苞苞茶)可采鲜叶20斤以上,每斤60元,可达1200元;(2)谷雨茶可采鲜叶150斤以上,每斤20元,可达3000元;(3)大宗茶(低档茶)鲜叶4季,每季1000斤以上,可亩产达4000斤以上,按每斤1.5元计算,亩产可达6000元。共计亩产值可达11000元。
  2、社会效益:茶叶基地建成后,首先可以大幅度增加全镇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并加速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将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意识,操作技能,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带动我镇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增收,而且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本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对美化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茶叶产业开发的领导
  砂坝镇的茶叶开发要真正的形成支柱产业,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需要上级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以县委、县府领导亲自挂帅,扶贫开发、农办、发改、财政、供销、旅游、文化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茶叶开发办公室,对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国土部门对退耕还林地(树木稀少的部分林地)的土地整治
  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我镇大量的适宜种植茶叶的荒山荒地被种植林木,这相对减少了成片连块茶叶开发的土地面积,制约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国土部门对这些树木稀少的退耕还林地进行土地整治,进行坡改梯,实现种植茶叶转型方式。
  3、加大对茶叶后期培管资金的投入
  (1)节约项目资金加大投入,茶叶的种植,需要的种苗很昂贵,约需1000元,可通过县技术部门建设种苗基地以减少种苗的开支,加大对培管资金的投入。
  (2)利用农补政策搞好茶叶培管和茶叶采摘农机补贴投入。
  4、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借鉴我县烤烟发展经验,整合扶贫开发、农业、交通等项目资金,加大茶叶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施舍建设,提高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
  5、尽快出台激励茶叶开发的优惠政策
  由于我镇传统茶叶种植产量小、收入低,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我镇茶叶产业的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激励茶叶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借鉴古丈县的做法,对于新造茶叶基地支持1300-1500元,对农户承包稻田改制的茶园,每亩每年补贴300-400元,连续补贴3年。鼓励干部职工经办茶叶基地,奖励对茶叶开发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通过上述分析,茶叶项目发展在我镇切实可行,前景广阔,希望上级给予大力支持。
  附件1
  2013-2015年砂坝镇茶叶发展面积分配表
  附件1
  2013-2015年砂坝镇茶叶发展面积分配表
  

村  名

适宜发展面积(亩)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砂坝居委会

400

300

400

西洋坪居委会

100

200

250

官坝居委会

150

800

250

高楼村

350

400

250

彭溪峪村

100

200

300

中立村

200

650

150

爱民村

100

500

100

合亲村

100

200

350

元卡村

100

500

100

细砂坝村

100

200

200

桃子溪村

100

100

300

万灵村 

200

700

600

合  计

2000

4750

3250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