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砂坝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砂坝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1-20 19:53:07 字体大小:

                                                    砂坝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实际特制定砂坝镇2011-2015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现状
  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副生产加工等总量小,无法形成规模,发展滞后,参差不齐。
  二是定新现有耕地16190亩,林地3469.5亩,荒山荒坡200亩,退耕还林11584.5亩,未利用水域约750亩。从目前的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看,全镇土地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是现有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综合管理及资金投入短缺,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强,产业发展的定位偏离市场,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形成独特的农业产业品牌,无发展后劲。
  二、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辐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促成大宗土地流转,劳动力就地转移,最终形成农户外出经营——催生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或培训输出——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回镇创业——现代特色农业落户定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规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1年至2015年。
  规划范围:全镇12个村(居委会)。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规划种植茶叶10000亩,种植辣椒2000亩,种植魔芋3000亩,杂交玉米育种5000亩,种植特色蔬菜25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2500亩。
  2、特色经济林。规划种植核桃2000亩,种植刺梨10000亩,种植黄金梨46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4000亩,种植仿野生天麻5000亩,种植半夏1000亩。
  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定新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潜在两种需求,立足多样化、优质化,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农业。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
  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按照以长养短、以长促短的发展目标,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转型,促使全镇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从2011年起至2015年,通过实施特色种植业、特色经济林和中药材三大经济种植产业,全镇农业年均产值可达到11355万元,增幅1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建成三大特色产业带后,可使70%的村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五、总体布局
  根据砂坝镇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镇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以茶叶、辣椒、魔芋、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二)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三)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带。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调,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茶叶、辣椒、核桃、刺梨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茶叶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山林)承包期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运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
  (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