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历史沿革

永顺县历史沿革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4 03:26 字体大小:

永顺县战国时,属楚之黔中地。秦时,属黔中郡(传世文献记载战国中晚期楚秦先后设黔中郡,但里耶出土的秦简记载,秦朝黔中郡不存在,沅澧中下游属秦洞庭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置酉阳县,酉阳治所在今治(灵溪镇)东南王村。三国时,初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属吴。晋和南北朝时均为酉阳县地。晋属武陵郡。宋属武陵太守。齐梁复属武陵郡。陈属沅陵郡。隋置辰州,废酉阳,并迁陵,改为大乡县地,属沅陵郡。唐天授二年(691年)析辰州,置溪州,永顺属溪州大乡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溪州为灵溪郡。乾元初复名溪州,隶黔中道。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楚王马殷以彭世愁为溪州刺史,为誓下州,属楚之溪州地。但彭据地自雄,自置二十余州。永顺属地有上溪州、中溪州、下溪州、溶州、渭州、永顺州等,永顺之名始于此。

宋代为下溪州、南渭州、溶州等羁縻州地。下溪州治所在今治东30里旧司城(即老司城),属荆湖北路。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设立永顺宣抚司(属四川行省),置麦著土村、会溪、施溶感化州和腊惹峒、驴迟峒,属湖广行省思州军民安抚司(治今贵州风岗);又设南渭州,属湖广行省新添葛蛮安抚司(治今贵州贵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永顺军民安抚司,六年(1373年)升永顺军民宣慰使司,辖三州、六长官司,时永顺境地有南渭、施溶二州,腊惹洞、麦著黄洞、驴迟洞、田家洞、施溶洞五长官司。

清雍正五年(1727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请求纳土,改设流官。雍正七年(1729年),置永顺县,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裁县留府,次年9月裁府改县,属辰沅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废,永顺直属湖南省,辖18保。民国十二年(1923年)实行乡制,全县设26乡。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攻克永顺县城,中共湘鄂川黔边区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从大庸迁永顺境内塔卧,并建立永保、郭亮两县苏维埃政权,下辖5区54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湖南省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处,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普设行政区九个,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湖南划十个行政督察区,永顺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全县设19乡和灵溪、列夕2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全县设18乡、2镇、125保。

1949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顺,隶湖南省永顺专区。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改湘西苗族自治州),永顺为其代管,全县辖11区,灵溪、王村、龙寨3镇,178乡。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永顺为其所辖。1958年政社合一,全县设13个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全县设9个区,46个人民公社,1个镇。1984年公社改乡制,全县设9个区,46个乡,1个镇。

1995年,撤销艾坪乡,整体并入灵溪镇。是年撤销9个区。1999年12月,撤销长官乡,设立长官镇。2001年12月,撤销青坪乡,设立青坪镇。2002年5月,撤销砂坝乡,设立砂坝镇。2003年,撤销镇溪乡,整体并入小溪乡。2005年9月,45个乡镇撤并为30个乡镇。

2015年11月勺哈乡、大坝乡、抚志乡、吊井乡、灵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灵溪镇;回龙乡、小溪乡、长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小溪镇;撤销列夕乡,将原列夕乡列夕、友和、响塘、龙车、杨木、昔车、比条、龙溪8个建制村成建制划归芙蓉镇管辖,将原列夕乡泽那建制村成建制划归泽家镇管辖。调整后全县下辖11乡12镇。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